[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煤制气厂污染土壤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96568.7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6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鲁莽;吴雪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景德镇陶瓷学院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300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微生物 植物 联合 修复 煤制气厂 污染 土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煤制气厂污染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煤制气曾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城市燃气化的进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随着天然气的不断开发和利用, 煤制气逐渐被取代,一些煤制气厂也随之关闭。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这些厂区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多环芳烃和重金属的复合污染(文献1:Thavamani P, Megharaj M, Krishnamurti GSR, et al. 2011. Finger printing of mixed contaminants from former manufactured gas plant (MGP) site soils: implications to bioremediation. 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 37(1):184–189)。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产业调整转移步伐的加快,原先处于郊区的煤制气厂如今已置身于闹市。当前多数此类场地面临用地功能的转换和二次开发,如商业用地和居民住宅等。许多关闭的人工制气厂, 将土地平整后, 即在原址盖房屋和其他建筑物, 或改为绿地等, 而这些场地中潜存的污染土壤对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煤制气厂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微生物法和植物法。常用的一种修复方法是将受污染土壤挖取并移至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但异地填埋并不是一项合理的处理方法,因为其仅仅是将污染进行了转移,而且操作成本较高(文献2: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uthority, Victoria, 2009. Landfill levies: information bulletin. http://www.epa.vic.gov.au. Accessed 30 July 2009)。
相比物理和化学方法而言,生物修复法具有成本低和环境友好性的优势,因此生物修复技术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文献3:Haritash AK, Kaushik CP, 2009. Biodegradation aspect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a review.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169(1–3):1–15)。然而,由于多环芳烃具有被土壤有机质的吸附和锁定的行为,生物修复技术很难将土壤多环芳烃含量降低到法定的土壤质量标准(文献4:Reichenberg F, Karlson UG, Gustafsson ?, et al. 2010. Low accessibility and chemical activity of PAHs restrict bioremediation and risk of exposure in a manufactured gas plant soil. 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 158(5):1214–1220)。此外,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事实是,煤制气厂污染土壤常含有较高浓度的多环芳烃和重金属(如As、Cd、Cu、Pb和Zn等)两类不同性质的污染物。煤制气厂污染土壤中的高浓度重金属可抑制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这些状况使得修复煤制气厂污染土壤面临艰巨性和复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未经景德镇陶瓷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65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