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内自动调温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96281.4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4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思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 自动 调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供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自动调温系统。
背景技术
在使用供暖设备供暖时,现有供暖设备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室内温度,这样很难给暖气设备的使用者提供一个舒适的供暖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室内自动调温系统,它能根据室内的温度状况很好的保持室内预定的温度。
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室内自动调温系统,它包括密封体房间,所述密封体房间内设有暖气设备和并联型热泵调温调湿机组,并联型热泵调温调湿机组与流量计以及温度传感器连接,密封体房间一侧下部设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一端与并联型热泵调温调湿机组连接、另一端设有电动调节阀。
具体的,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依次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运算放大器,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极接地、负极分别与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一电容连接,第一电阻与电源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极分别与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连接,第三电阻与第五电阻连接并接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负极分别与第六电阻以及第二电容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的正极与第七电阻连接,第八电阻连接于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负极。
可选的,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型号为LM358,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型号为LM258,第二电阻为铂电阻。
具体的,并联型热泵调温调湿机组包括室内第一换热器,室内第一换热器分别与膨胀阀的一端、室内第二热换器、四通阀连接,四通阀分别与室外热换器、压缩机连接,膨胀阀的另一端与室内电磁阀连接,室内电磁阀分别与室内第二换热器和室外电磁阀连接,室外电磁阀与室外换热器连接,室外换热器与室内第二热换器相连。
本发明取得了以下的技术效果:
采用上述结构时,本发明能很好的将供暖设备与温度调节设备相结合,这样能根据室内的温度状况很好的保持室内预定的温度,给暖气设备的使用者提供一个舒适的供暖环境。
采用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依次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运算放大器连接的结构,能很好的实现温度传感器对温度的检测以及信号的处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温度传感器的电路图;
图3为图1中并联型热泵调温调湿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室内自动调温系统,它包括密封体房间5,所述密封体房间5内设有暖气设备1和并联型热泵调温调湿机组2,并联型热泵调温调湿机组2与流量计3以及温度传感器4连接,密封体房间5一侧下部设有进水管6,进水管6的一端与并联型热泵调温调湿机组2连接、另一端设有电动调节阀7。
具体的,如图2所示,温度传感器4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8依次与第二运算放大器9、第三运算放大器10,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极接地、负极分别与第一电阻11、第二电阻12以及第一电容13连接,第一电阻11与电源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9的正极分别与第三电阻14以及第四电阻15连接,第三电阻14与第五电阻16连接并接地,第三运算放大器10的负极分别与第六电阻17以及第二电容18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10的正极与第七电阻19连接,第八电阻20连接于第三运算放大器9的负极。
优选的,第一运算放大器8和第二运算放大器9的型号为LM358,第三运算放大器10的型号为LM258,第二电阻为铂电阻。
具体的,如图3所示,并联型热泵调温调湿机组2包括室内第一换热器21,室内第一换热器21分别与膨胀阀22的一端、室内第二热换器23、四通阀24连接,四通阀24分别与室外热换器25、压缩机26连接,膨胀阀22的另一端与室内电磁阀27连接,室内电磁阀27分别与室内第二换热器23和室外电磁阀28连接,室外电磁阀28与室外换热器25连接,室外换热器25与室内第二热换器23相连。
采用上述结构时,本发明能很好的将供暖设备与温度调节设备相结合,这样能根据室内的温度状况很好的保持室内预定的温度,给暖气设备的使用者提供一个舒适的供暖环境。
通过采用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依次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运算放大器连接的结构,能很好的实现温度传感器对温度的检测以及信号的处理。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进、改变、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62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