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胺类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治疗焦虑障碍的医药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96135.1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6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有志;仲伯华;薛瑞;李云峰;何新华;樊士勇;张黎明;陈红霞;赵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1/381 | 分类号: | A61K31/381;A61P25/22;A61P25/2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刘向昕 |
地址: | 1008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合物 光学 异构体 治疗 焦虑 障碍 医药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胺类化合物的医药用途,具体涉及胺类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在预防和/或治疗焦虑障碍的医药用途。
背景技术
焦虑障碍(anxietydisorders)又称焦虑症,是一组以持续性焦虑、紧张为主的神经症。焦虑症有两种主要的临床形式: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广泛性焦虑一般为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除焦虑心情外,还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如头晕、胸闷、心悸、呼吸急迫、口干、尿频、尿急、多汗、皮肤潮红等。惊恐障碍是以惊恐发作为原发和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焦虑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病人充满了长久的(持续在六个月以上)、过度的、模糊的、不明原因的焦虑和担心。其具体症状包括身体紧张、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对未来无名的担心、过分机警等四类。这些症状可以是单独出现,也可以是一起出现。焦虑症的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有密切关系。在发病前病人常有诱发因素,其中以各种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心理应激为主,但有不少病人可因某些躯体因素,如感染、外伤以及小手术等诱发。焦虑障碍包括惊恐障碍、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广泛性焦虑症、恐慌症、广场恐怖症、强迫症、社交恐怖症和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等。
焦虑障碍药物治疗主要用以减轻焦虑、紧张、恐惧、稳定情绪,治疗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5-HT1A受体激动剂类、咪唑吡啶类、吡咯环酮类、吡唑嘧啶类和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等,本领域仍需要开发新的抗焦虑障碍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出人意料地发现式Ⅰ所示的胺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具有抗焦虑障碍的活性,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式Ⅰ所示的胺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用于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焦虑障碍的药物的用途;
其中,
X代表S或O;
R1和R2各自独立的代表H或C1-4烷基;
n为1或2。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
X代表S;
R1和R2各自独立的代表H、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
n为1或2。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式Ⅰ所示的胺类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
上述化合物根据专利CN102850335A实施例5的方法合成得到。
例如,化合物3和4的合成:以邻氟苯酚为原料,经邻位甲酰化和Dakin反应得到3-氟邻苯二酚,再经1,2-二溴乙烷环合得到关键中间体5-氟苯并二噁烷;其再与光学纯的(R)-3-二甲胺基-1-(2-噻吩基)丙醇在NaH作用下生成化合物4;化合物4再与氯甲酸苯酯经取代和水解得到化合物3。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的盐由式Ⅰ所示化合物与无机酸,如盐酸、硫酸、氢溴酸或磷酸形成,或由式Ⅰ所示化合物与有机酸,如草酸、马来酸、苯甲酸或富马酸形成。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用途,所述焦虑障碍包括惊恐障碍、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广泛性焦虑症、恐慌症、广场恐怖症、强迫症、社交恐怖症和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式Ⅰ所示的胺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活性成分与药用辅料形成药物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是溶液剂、片剂、胶囊剂或注射剂。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通过注射给药或口服给药。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预防和/或治疗焦虑障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有需要的受试者施用式Ⅰ所示的胺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步骤;
其中,
X代表S或O;
R1和R2各自独立的代表H或C1-4烷基;
n为1或2。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X代表S;
R1和R2各自独立的代表H、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
n为1或2。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式Ⅰ所示的胺类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61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外风路冷却系统
- 下一篇:上翻式自拍照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