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京单38三系配套杂交种制种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95420.1 申请日: 2014-09-24
公开(公告)号: CN104351039A 公开(公告)日: 2015-02-18
发明(设计)人: 赵久然;宋伟;邢锦丰;王元东;段民孝;刘春阁;冯培煜;张如养;王凤格;毛振武;李瑞媛;王乃顺;王文广;张莎莎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主分类号: A01H1/02 分类号: A01H1/02;C12Q1/68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白艳
地址: 100097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38 配套 杂交种 制种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京单38三系配套杂交种制种方法。

背景技术

强优势杂交种的选育和推广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利用常规的制种方法配制杂交种需要对母本进行人工去雄,不仅耗费大量的劳动力,增加种子生产成本,且存在由于去雄不及时、不彻底影响种子质量的潜在风险。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是保证种子纯度提高玉米产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外就开始了对玉米不育化制种的研究。细胞质雄性不育由于容易实现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配套,是玉米育种中利用的主要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可划分为T、S和C型。60年代初,T型不育系引入我国。由于对玉米小斑病“T小种”专化性侵染,T型不育系的应用受到严重限制。70年代,我国育种工作者从国外引进C型、S型不育系。C型不育系虽然不育性较稳定、彻底,但其恢复系通常需要重新转育,周期长且步骤繁琐,导致该型不育系在实践中难以普及应用。S型不育系是3种类型中最大的一个组,已有研究证明昌7-2等黄改系材料是其天然强恢复系。但S型不育系的育性因基因型背景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特定的遗传背景下育性高度稳定。国内优良玉米杂交种的父本多属黄改种质,因此充分利用S型不育系可以节省恢复系的转育工作,是实现快速不育化制种研究和应用的有效途径。

实现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化制种的关键是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选育。选育不育系最常用的方法是回交转育法,即用稳定的不育系作非轮回亲本,选择优良自交系作轮回亲本,进行多代回交,育成不育性稳定的优良不育自交系,而原轮回亲本便是该不育系的保持系。但仅仅利用传统的回交转育方法,一般需回交5-6代,转育周期较长,延缓了不育化制种技术在玉米杂交种上的应用。利用回交转育方法进行恢复系的选育比不育系更为复杂,在回交的同时要进行测交,以测交结果作为恢复系的选择标准;或在回交转育中利用不育细胞质提供育性的指标性状。由于选育过程相对繁琐,在恢复系尚未育成或只有部分恢复性的情况下,须将不育化的杂交种子与正常杂交种种子按适当比例掺合使用,这就给种子生产在技术和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加快不育系的选育速度、简化恢复系的选育过程,是目前雄性不育化制种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杂交制种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玉米不育系SCH3为不育系,玉米自交系CH3为保持系,玉米自交系京2416为恢复系,进行三系配套制种,得到杂交种京单38。

上述方法中,所述不育系SCH3为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转育:

a)以玉米不育系S京724做母本,CH3做父本杂交,得到雄性不育杂交子代F1

b)以所述雄性不育杂交子代F1为母本、与CH3回交,得到雄性不育BC1代群体;

c)以雄性不育BC1代单株为母本、与CH3继续回交,得到雄性不育BC2代群体;

d)以雄性不育BC2代单株为母本、与CH3继续回交,得到不育系SCH3。

上述方法中,在步骤b)和c)之间,还包括BC1分子鉴定的步骤;

所述BC1分子鉴定为用SSR核心引物bnlg2291k4、bnlg2305k4、umc1545y2、umc1125y3、bnlg240k1、phi065k9、phi96100y1、umc2115k3、umc2160k3、umc1936k4、phi041y6分别对所述雄性不育BC1代群体单株进行PCR扩增实现分子鉴定,选取与CH3遗传相似度在96-97.5%的雄性不育BC1代单株;

遗传相似度计算公式:[1-差异等位基因数/(比较总位点数×2)]×100%

在步骤c)和d)之间,还包括BC2分子鉴定的步骤;

所述BC2分子鉴定为用引物A对所述雄性不育BC2代单株进行PCR扩增,选择扩增图谱与用同样引物对所述CH3进行PCR扩增得到的图谱相同的BC2代单株;

所述引物A为BC2代单株对应的母本BC1代与CH3相比扩增带型不同的SSR引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54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