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杨树皮加工工艺品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94594.6 | 申请日: | 2014-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6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 发明(设计)人: | 孙传金;杨静;孙传贵;孙报;杨慧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阜南县金源柳木工艺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7K5/00 | 分类号: | B27K5/00;B44C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6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杨树 加工 工艺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木材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杨树皮加工工艺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杨树具有早期速生、适应性强、分布广、种类和品种多、容易杂交、容易改良遗传性、容易无性繁殖等特点,因而广泛用于集约栽培。大量早育出来的优良杨树品种,对栽培条件的改善反映很灵敏,可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对解决木材短缺起着很大作用。杨树的生长速度快,产材量大,成本低廉,在工业用途中,广受欢迎,杨树木材广泛应用于巷道支撑架、造纸等行业,但是杨树皮利用价值不高,往往用于烧火,造成了其利用价值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杨树皮加工工艺品的方法,使用杨树皮加工成各种工艺品,提高杨树皮的经济价值。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杨树皮加工工艺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杨树皮,选择无结节的杨树,将杨树树皮剥下,加水进行蒸煮,蒸煮时间为0.5-1h,然后将树皮展平固定,使树皮保持平整,继续蒸煮1-2h;
(2)、步骤(1)处理好的树皮使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0.5-1h;
(3)、将步骤(2)处理好的树皮使用硫磺熏蒸3-5h,熏蒸时,每公斤树皮使用硫磺5-8g;
(4)、将熏蒸好的树皮风干至含水量在8-15%,然后进行裁剪、粘接等步骤制成工艺品。
优选地,在步骤(1)进行蒸煮时,在水中添加蜂蜡,水与蜂蜡重量比为(15-20):1,可以有效地防止的蒸煮过程中及后续加工过程中树皮开裂影响工艺品的品质。
优选地,在步骤(3)进行熏蒸前,将树皮的含水量控制在40-55%,有利于进行熏蒸。
进一步地,在步骤(3)进行熏蒸前,将树皮的外表面使用保鲜膜进行包裹,对树皮的内表面进行熏蒸,使树皮内层脱色,便于进行染色、画画等,提高其艺术价值,同时保持其外表皮的颜色与形状,使其保持树皮的形态,提高艺术价值。
优选地,在硫磺熏蒸后,可根据需要对树皮内表面进行染色或作画。
上述步骤中所述的树皮均指杨树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杨树皮加工工艺品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杨树皮的经济价值,而且通过本加工方法加工的树皮在加工和使用不易开裂,提高了成品率及工艺品的质量,加工出的树皮可以用于作画、或者用于其它工艺品的制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杨树皮加工工艺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杨树皮,选择无结节的杨树,将杨树树皮剥下,加水进行蒸煮,蒸煮时间为0.5-1h,然后将树皮展平固定,使树皮保持平整,继续蒸煮1-2h;
(2)、步骤(1)处理好的树皮使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0.5-1h,可以杀灭树皮中的菌类及虫卵,防止对树皮的腐蚀;
(3)、将步骤(2)处理好的树皮使用硫磺熏蒸3-5h,熏蒸时,每公斤树皮使用硫磺5-8g,优选地,每公斤树皮使用硫磺6.5g,既可以提高树皮的防腐性能,有提高了树皮的可加工性能,便于进行染色、作画等;
(4)、将熏蒸好的树皮风干至含水量在8-15%,然后进行裁剪、粘接等步骤制成工艺品。
优选地,在步骤(1)进行蒸煮时,在水中添加蜂蜡,水与蜂蜡重量比为(15-20):1,优选地,水与蜂蜡重量比为18:1,可以有效地防止的蒸煮过程中及后续加工过程中树皮开裂影响工艺品的品质。
优选地,在步骤(3)进行熏蒸前,将树皮的含水量控制在40-55%,有利于进行熏蒸。
进一步地,在步骤(3)进行熏蒸前,将树皮的外表面使用保鲜膜进行包裹,对树皮的内表面进行熏蒸,使树皮内层脱色,便于进行染色、画画等,提高其艺术价值,同时保持其外表皮的颜色与形状,使其保持树皮的形态,提高艺术价值。
优选地,在硫磺熏蒸后,可根据需要对树皮内表面进行染色或作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阜南县金源柳木工艺品有限公司,未经阜南县金源柳木工艺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45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