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 碳酸丙烯酯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492312.9 | 申请日: | 2014-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7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扬;李明成;李辉宁;张众笑;张才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三友合成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317/36 | 分类号: | C07D317/36 |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 地址: | 225600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酸 丙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医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替诺福韦中间体的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R)-碳酸丙烯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R)- 碳酸丙烯酯是合成抗艾滋和抗乙肝病毒药物替诺福韦 (Tenofovir) 的关键中间体。近年来,国内外均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生产(R)-碳酸丙烯酯。
第一种方法:从消旋环氧丙烷水解拆分得到(R)-1,2- 丙二醇,进而与碳酸二甲酯或碳酸二乙酯反应制备的方法生产该产品。此法中产生的甲醇和碳酸二甲酯或乙醇和碳酸二乙酯都会共沸,不宜分离,所以会导致原料不能完全利用,导致原材料成本高(参见丁华平、陈 宇、吉 祥 等人的《R-碳酸丙烯酯的合成研究》;夏剑辉, 许招会等人的《甲醇钠催化合成(R)一碳酸丙烯酯》) 。
第二种方法:从消旋环氧丙烷水解拆分得到(R)-环氧丙烷,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产该产品。此法对设备要求高,生产危险性大,产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R)-碳酸丙烯酯的制备方法,本方法简单通用、操作便利、成本低、选择性高,便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在空气中,将(S,S) -Salen Co催化剂、甲苯和乙酸混合搅拌反应,取得活化后的固体催化剂;
2)将环氧丙烷与活化后的固体催化剂混合后置于0~5℃环境温度下,滴入水,再于常温条件下搅拌反应至反应结束,然后常压蒸馏出(S)-环氧丙烷,再减压蒸馏,得到高纯度,高旋光值的(R)-1,2-丙二醇;
3)将(R)-1,2-丙二醇、尿素和氧化锌混合,于环境温度为100~120℃的条件下反应至结束,然后减压蒸馏去除(R)-1,2丙二醇,再继续蒸馏,取得(R)-碳酸丙烯酯。
本发明的反应式如下:
相比较原有生产工艺,本发明的特点是:
1、相比较甲醇钠催化合成工艺,该工艺原料利用率较高,且价格低廉,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其中,合成过程中过量的(R)-1,2丙二醇回收后可以继续使用,使用的原料尿素相对碳酸二乙酯,价格要低廉得多,此外,就环保方面而言,更利于清洁生产。
2、相比较二氧化碳法合成工艺,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对反应设备的要求较低,化工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此外,产品收率较高,可以达到92%以上。
另外,所述(S,S) -Salen Co催化剂和乙酸的混合摩尔比为 1:7~8,在此比例下能过使催化剂活化充分。
所述环氧丙烷与活化后的固体催化剂、水的混合摩尔比为0.008~0.006:2.5~ 2.2:1,此比例既可以保证产物的较高收率,也保证产物的纯度。
所述(R)-1,2-丙二醇、尿素和氧化锌的混合摩尔比为1:0.6~1:0.007~0.01,此比例可以使尿素反应完全,便于产品分离和得到较高的收率。
所述步骤3)的反应时间为10~20 小时。该反应时间过短,反应中间体转化不完全,过长则会有新的杂质生成。
具体实施方式
1、(R)-1,2-丙二醇的制备:
称取0.002 mol(0.833g)的(S,S)—Salen Co催化剂到100 mL的烧瓶中,加入甲苯18.4ml,然后加入14.5mmol(0.87g)的AcOH,然后敞口于空气中搅拌0.5h对催化剂进行活化。可见反应体系由砖红色慢慢变成深褐色,即催化剂被活化。接着用真空泵将甲苯除去,留下深褐色的固体,即活化后的催化剂。
将40g的环氧丙烷与活化好的催化剂0.002mol混合于烧瓶中,将混合体系冰浴到0~5℃ ,同时缓慢滴加5.6g的水,然后移去冰浴,于室温下再搅拌反应14 h。反应结束后,先于常压下蒸馏出(S)-环氧丙烷,然后用油泵减压蒸馏,取得25.6g(R)- 1,2丙二醇,收率98%。
2、(R)-碳酸丙烯酯的制备:
在烧瓶中加入0.6 mol的(R)-1,2丙二醇和0.5 mol尿素,加入0.005 mol(0.4g)的氧化锌,在油浴100~120℃条件下搅拌反应12h。
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出过量的R-1,2丙二醇;继续蒸馏出合成的(R)-碳酸丙烯酯47g。
(R)-碳酸丙烯酯的收率为9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三友合成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三友合成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23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