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91361.0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9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成保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路凯;胡彬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需要充电的便携设备众多,例如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而这些便携设备又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为便携设备设计一种高效、安全的充电装置显得十分必要。
传统的充电装置通常被分为两个模块: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其中,高压模块用于将接入的220V交流市电转换为电压较高(例如300V)的直流电;低压模块与便携设备相连接,用于将高压模块得到的电压较高的直流电转换为适合便携设备工作的电压较低(例如5V)的直流电进行输出。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由于传统的充电装置中的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是电气连接在一起的,并且低压模块通常是通过充电电缆与便携设备上的电池进行连接,所以在利用充电装置为便携设备上的电池进行充电时,充电装置内部的高压在某种条件下(比如充电器电路故障)很容易传导至便携设备,进而导致高压冲爆便携设备上的电池,炸伤使用者,甚至让正在使用的便携设备的人触到高压电,引起高压触电事故,给使用者造成严重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以实现交流市电和适合便携设备工作的电压较低的直流电在电气连接上的隔离,从而可以克服上述高压触电事故,大大提高充电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该系统包括:采用绝缘软管连接的气流发生装置和充电装置;其中,
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用于利用外接的交流市电产生气流,并将所述气流通过所述绝缘软管传输至所述充电装置;
所述充电装置,用于将所述绝缘软管传输的气流转换为直流电;
其中,所述直流电的电压低于所述交流市电的电压。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该方法包括:
充电系统的气流发生装置利用外接的交流市电产生气流,并将所述气流通过绝缘软管传输至充电系统的充电装置;
充电系统的充电装置将所述绝缘软管传输的气流转换为直流电;
其中,所述直流电的电压低于所述交流市电的电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气流发生装置利用外接的交流市电产生气流,并将所述气流通过绝缘软管传输至充电装置,进而充电装置将该气流转换为直流电,这样不仅能够将交流市电转换为适合便携设备工作的电压较低的直流电,以为便携设备进行充电,而且可以实现交流市电和适合便携设备工作的电压较低的直流电在电气连接上的隔离,杜绝高压漏电的危险,大大提高充电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将交流市电转化为适合便携设备工作的电压较低的直流电,以便为便携设备中的电池进行充电的情况。参见图1,该充电系统的具体结构包括:采用绝缘软管100连接的气流发生装置110和充电装置120。
其中,气流发生装置110,用于利用外接的交流市电产生气流,并将所述气流通过绝缘软管100传输至充电装置120;
充电装置120,用于将绝缘软管100传输的气流转换为直流电。
在本实施例中,气流发生装置110可具有输入接口,该输入接口用于接入外接的交流市电,所述市电的电压通常是220V。在交流市电被接入后,气流发生装置110可以利用接入的交流市电来产生气流,并将产生的气流通过绝缘软管100传输至充电装置120。
具体的,在交流市电被接入后,在外接交流市电的作用下,气流发生装置110被启动,进而进入设定的工作状态:将外接的交流市电转换为具有设定压力和速度的气流,而后所产生的气流通过绝缘软管100传输至充电系统的充电装置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13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