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介质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86435.1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9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李超;唐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H1/24 | 分类号: | H05H1/24 |
代理公司: | 江苏纵联律师事务所 32253 | 代理人: | 蔡栋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质 低温 等离子体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改善发动机有害气体排放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大气污染日益严重。时至今日,各国都对机动车排放实施了更为严格的排放法规,由此许多尾气处理技术应运而生。
目前,EGR是有效地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方法之一。虽然采用EGR技术,NOx排放得到了有效抑制;但由于废气占据了部分新鲜充量,进气氧含量减少,从而使PM排放量增加。
SCR系统是一种较成熟的NOx处理技术,缺点在于具有较大的体积,增加了车辆的重量,需要考虑后处理系统在整车上的布置。
DPF是目前降低柴油机PM排放比较有效而成熟的后处理技术,DPF不仅能够降低柴油机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同时也能大幅度地降低颗粒物的数量浓度。DPF大规模推广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高效再生。
从20世纪九十年代初,低温等离子技术开始应用于发动机尾气处理技术领域。例如日本电装公司和丰田研发中心合作研制了一种NTP发生器和催化反应器相结合的后处理装置。Yamamoyo等通过等离子体的氧化作用使得NO转化为NO2,再利用具有还原性的溶液使得NO2转化为N2。低温等离子技术不会影响柴油机运行性能,并具有同时转化碳烟和NOx等优势,是一项很有发展潜力的柴油机后处理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介质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以使发生器放电更加均匀稳定,进气更加流畅,避免发生器内部堵塞和有害气体对电极的腐蚀等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在发生器铸铁堵头Ⅰ内部周向开有一道环形槽即环槽,环槽与进气口相通,使进气先形成绕流,进而充满整个发生器内部;石英玻璃内管和石英玻璃外管构成双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形式,可避免弧光放电,保护电极,从而保证放电稳定性。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介质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1)、铸铁堵头Ⅰ(2)、低压电极(3)、石英玻璃内管(4)、石英玻璃外管(5)、高压电极(6)、铸铁堵头Ⅱ(7)、排气管(8);所述铸铁堵头Ⅰ(2)和铸铁堵头Ⅱ(7)分别塞于石英玻璃外管(5)两端;
所述铸铁堵头Ⅰ(2)和铸铁堵头Ⅱ(7)顶面中心分别开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各自的进气口的开口与排气口的开口方向相同;所述铸铁堵头Ⅰ(2)和铸铁堵头Ⅱ(7)顶面进气口、排气口分别与进气管和排气管连接,进气管的轴线与排气管的轴线平行;
进气管(1)与铸铁堵头Ⅰ(2)顶面的进气口通过螺纹相连;所述低压电极(3)置于石英玻璃内管(4)内;所述低压电极(3)的两头分别从铸铁堵头Ⅰ(2)和铸铁堵头Ⅱ(7)中穿出;所述高压电极(6)为圆管状,紧密包裹于石英玻璃外管(5)外侧,通过引线接至高压外部电源;
所述铸铁堵头Ⅰ(2)内部周向开有环形槽,且环形槽与铸铁堵头Ⅰ(2)顶面的进气口相通;所述石英玻璃外管(5)空套于石英玻璃内管(4)外且径向间隙为2mm,构成双介质阻挡放电结构。
所述石英玻璃外管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高压电极的轴向长度。
所述高压电极(6)为康铜片
所述石英玻璃外管(5)的壁厚为2mm,所述高压电极(6)宽度范围为100~300mm。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有害气体进入发生器后,首先经过环槽,使得气体形成一股绕流,从而均匀充满整个发生器;有害气体进入发生器后在石英玻璃内管和石英玻璃外管之间流动,从而保护了电极,避免腐蚀。
本发明具有有益效果。本发明使排气从两层石英玻璃管之间流过,从而避免了排气与电极直接接触而造成腐蚀,使放电更加均匀稳定,能量密度在等离子体气相反应区内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对污染物的转化效率;本发明的有害气体进入发生器,流经环形槽,降低了进气管的背压,减少了因排气中颗粒碰壁而产生的沉积,使得气体形成绕流更均匀流畅地充满整个发生器;有效避免有害气体与直接和高低压电极接触,使得放电更加稳定,保护高低压电极不受排气污染。该装置对工业废气净化和机动车尾气处理都适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发生器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发生器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发生器局部结构剖示图。
图4是本发明的铸铁堵头Ⅰ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64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组设备的装配工装
- 下一篇:灯具进水监测报警电路以及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