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蛋黄-蛋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及其制备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86350.3 | 申请日: | 2014-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3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孙公权;谷领峥;姜鲁华;金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7/24 | 分类号: | B01J27/24;H01M4/90;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蛋黄 蛋壳 结构 纳米 粒子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蛋黄-蛋壳结构的纳米粒子;本发明同时涉及该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燃料电池商业化进程缓慢,其原因之一是阴极氧还原反应(ORR)所用贵金属催化剂(如Pt及其合金等)资源有限,价格较高。设计一种具有高活性、低成本的非贵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大量的非贵金属材料作为替代Pt的催化剂已被研究者们发现,如过渡金属大环化合物,过渡金属氧化物,氮、硼、硫掺杂的碳材料等。尽管这些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这些催化剂在活性和稳定性上与Pt基催化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制备了一种蛋黄-蛋壳结构的纳米粒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具体方案来实现:
一种蛋黄-蛋壳结构的纳米粒子,以铁或铁及碳化铁为核,N掺杂的C与铁及碳化铁形成的混合物为壳。
所述蛋黄-蛋壳结构的纳米粒子中,平均粒径为250-500nm,其中核的平均直径为100-200nm,壳的平均厚度为20-50nm。
所述碳化铁为CFex,其中0.125≤x≤4。
所述N掺杂的C中的N由氧化型-氮、石墨型-氮、吡咯型-氮、腈型-氮、吡啶型-氮组成;且上述结构的氮的原子摩尔含量依次分别为掺杂N的1-20%、1-30%、12-42%、5-25%、30-60%。
所述壳中的铁及碳化铁的平均粒径为10-45nm。
所述核中碳化铁占的重量含量为0-3%;所述纳米粒子表面元素的原子比含量分别为:C的含量为60-90%,单质铁的含量为0.05-30%,N的含量为1-15%;其中碳化铁占0.01-6%。
所述蛋黄-蛋壳结构的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前体分散液的配制:
于每100ml无水乙醇中加入6-40mL单体,并将其分散均匀;
2)Fe3O4-P的制备:
a.将浓度为0.4-15g/L的Fe3O4水分散液按体积比10:3至35:9与步骤1)所得前体分散液混合均匀;
b.将4-12mol/L酸性溶液按体积比为1:10至10:1与步骤a所得混合液,反应后过滤得固体样品;
c.将步骤b所得的固体样品重新分散在酸性溶液中,并进行反应;
d.采用去离子水对步骤b所得反应溶液进行洗涤至溶液呈中性,过滤后干燥得Fe3O4-P;
3)蛋黄-蛋壳结构的纳米粒子的制备:
将步骤2)所得Fe3O4-P于惰性气氛下焙烧得蛋黄-蛋壳结构的纳米粒子。
所述蛋黄-蛋壳结构的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所述步骤1)中单体为吡咯、苯胺、噻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单体;
所述步骤2)a中Fe3O4的粒径为20-300nm;
所述步骤2)b中酸性溶液为盐酸、硫酸、硝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反应时间为0.5-9h。
所述步骤2)c中酸性溶液为硫酸、盐酸、硝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酸;所述酸性溶液中H+的浓度为0.5-2mol/L;所述固体物质于所述酸性溶液中的浓度为1-66g/L;所述反应时间为0.5-8h;
所述步骤2)d中的干燥条件为45-80℃真空条件下,烘干5-9h;
所述步骤3)中惰性气氛为N2、Ar、He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气;所述焙烧温度为500-1000℃,焙烧时间为0.5-6h。
所述蛋黄-蛋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可用作碱性或酸性条件下的氧还原电催化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所述纳米粒子,其蛋黄-蛋壳结构有利于催化剂氧还原反应活性位增多;蛋黄及蛋壳中的CFex、蛋壳中氮掺杂的碳均有利于氧还原反应活性的提高。
2.本发明所述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其中,酸处理的步骤有利于去除制备的纳米粒子中的杂质,焙烧的步骤对制备的纳米粒子进一步处理,有利于CFex及氮掺杂的碳中的吡啶型-氮以及石墨型-氮的形成,从而有利于氧还原反应活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63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Fe-SCR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钒磷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