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电力系统故障状态评估和应对策略的仿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86142.3 | 申请日: | 2014-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00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兰海;文书礼;曲文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电力 系统故障 状态 评估 应对 策略 仿真 方法 | ||
1.一种船舶电力系统故障状态评估和应对策略的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绘制船舶电力系统网络图,检测所绘网络图中各个元件的端点坐标,给各个元件分配各自的ID号;
步骤2:根据元件连接情况,将获取到的各元件连接关系转化成数字信息,以表格的形式储存在数据库中;
步骤3:根据元件连接情况及系统中开关的开断状态,确定系统中投入运行的设备,从而得到系统中投入运行的拓扑路径,存入能量算法基本表B;
步骤4:根据拓扑路径,分别寻找船舶电力系统发电部分、输电部分、配电部分出现故障时,下一步的备用路径,并分别将其存入能量算法备用表C;
(1)发电部分出现故障时的备用路径存入能量算法备用表C是通过如下方法实现,
步骤4.1:读取步骤3中获得的投入运行的拓扑路径中的主配电板ID,搜索所有发电机到该主配电板ID的所有路径;
步骤4.2:从第N=1开始,逐条读取第N条路径上的元件ID,并根据元件ID判断其是否已在投入运行的元件数组中,及判断其是否处于故障状态,若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之一,则删除该路径,直至完成所有路径的判断;
步骤4.3:读取剩余路径中开关的个数,将其按开关数从小到大排列;
(2)输电部分出现故障时的备用路径存入能量算法备用表C,通过如下方法实现,
步骤4.1’:读取步骤3获得的投入运行的拓扑路径中的主配电板ID,搜索该主配电板ID到所有负载中心的所有路径;
步骤4.2’:从第N=1开始,逐条读取第N条路径上的元件ID,并根据元件ID判断其是否处于故障状态,若是,则删除该路径,直至完成所有路径的判断;
步骤4.3’:读取剩余路径中开关的个数,将其按开关数从小到大排列;
(3)配电部分出现故障时的备用路径存入能量算法备用表C,通过如下方法 实现,
读取步骤3中获得的投入运行的拓扑路径中的主配电板ID,令j=1,
从第N=1开始,逐条读取第N条投入运行路径上的元件ID;若为该主配电板,则读取其前一个ID,从而判断其是否等于j,若相等,则按照步骤4.1—4.3方法,搜索发电机到该主配电板的所有路径,存入能量算法备用表C;从第N=1开始,逐条读取第N条投入运行路径上的元件ID,若为该主配电板,则读取其后一个ID,从而判断其是否等于j,若相等,则按照步骤4.1—4.3方法,搜索发电机到该主配电板的所有路径,存入能量算法备用表C;
当j等于1判断完以后,j自动加1变为2,从第N=1开始,逐条读取第N条投入运行路径上的元件ID,若为该主配电板,则读取其前一个ID,从而判断其是否等于i,若相等,与该主配电板的第i段相连的投入运行发电机功率Pgi总和负载中心的功率PRi总,i≠2,若Pgi总<PRi总,则搜索所有未投入运行、未处于故障状态的发电机到该主配电板的路径,将路径中经过该主配电板的第i段的路径保留,其他删除,并将剩余路径存入能量算法备用表C;读取此路径后端是否接到该主配电板的第2段上,若是,搜索该元件ID到该路径的负载中心的其他路径,并将其存入能量算法备用表C;
当j等于2判断完以后,j自动加1变为3,j=3与j=1时的方法相同,其中i代表行;j代表列;
步骤5:任意设定故障,判断故障元件属于发电部分、配电部分、输电部分中的哪一部分,查询步骤4中获得的能量算法备用表C,得出下一步的应对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电力系统故障状态评估和应对策略的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能量算法基本表B通过如下方法获得,
读取系统网络图中所有的发电机和负载中心,将发电机ID作为搜索路径的起始点,负载中心ID作为搜索路径的结束点,搜索出所有起始点到所有终止点的所有路径;
从第N=1开始,逐条读取第N条路径上的元件ID,并根据元件ID判断其类型,若为开关,读取开关的状态,若整条路径上的开关均为闭合状态,则保留该路径,若有一个为断开状态,则删除该路径,直至完成所有路径的开关状态判断, 最终得到投入运行的拓扑路径,将其存入能量算法基本表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614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