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气压制动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85969.2 | 申请日: | 2014-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01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5/06 | 分类号: | B60T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91 | 代理人: | 李娟 |
地址: |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气压 制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气压制动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气压制动系统时车辆制动最常采用的制动型式,现有的气压制动系统通常包括:前桥储气筒,后桥储气筒,分别制动前桥和后桥的两个气压制动装置,以及制动踏板阀,每一个气压制动装置包括:继动阀和制动气室,继动阀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连接于对应的储气筒和制动气室,继动阀的控制口与制动踏板阀的出气口相连,制动踏板阀的进气口与前桥储气筒和后桥储气筒相连,当车辆需要制动时,踩压制动踏板阀,前桥储气筒中的气体经制动踏板阀到达继动阀的控制口处,控制继动阀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导通,前桥储气筒中的气体经继动阀到达制动气室,从而制动前桥,同理,制动车辆的后桥。
然而,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随着车辆的车身的加长,车辆制动时,气压制动装置制动后桥相对于前桥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时间,车辆经常会发生制动甩尾,点头等问题,影响制动效果,使得车辆在行车制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气压制动系统及车辆,用以提高车辆气压制动系统的制动各个车桥的同步性,改善制动性能,进而提高车辆行车的安全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气压制动控制系统,包括:
储气筒;
用于制动车桥的第一气压制动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气压制动装置,所述第一气压制动装置具有第一控制口,每一个所述第二气压制动装置具有第二控制口;
制动控制阀,所述制动控制阀的进气口与所述储气筒相连,所述制动控制阀的出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口和每一个所述第二控制口相连,用于控制第一气压制动装置和每一个第二气压制动装置的气路通断,其中,所述储气筒经所述制动控制阀进入所述第一控制口的控制气路最短;
该车辆气压制动系统还包括:
至少一个气路补偿阀组,每一个气路补偿阀组包括:开关阀,所述开关阀的进气口连接于所述储气筒;补偿阀,所述补偿阀的第三控制口和第四控制口分别连接于所述开关阀的出气口和所述制动控制阀的出气口,所述补偿阀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连接于所述开关阀的出气口和至少一个第二控制口;
当所述制动控制阀导通时,控制所述开关阀导通,使得所述补偿阀导通;当所述第四控制口处的压力等于设定压力时,所述补偿阀截止。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车辆气压制动系统制动时,储气筒的气体经补偿阀和制动控制阀同时向第二气压制动装置的第二控制口处充气,有效地防止了因储气筒经制动控制阀流向气压制动装置的控制口的控制气路较长而出现制动滞后,不同的气压制动装置的控制口处建立控制气压的时间较为一致,从而提高了制动各个车桥的同步性,有效地防止了制动时车辆发生制动甩尾和点头等问题的发生,改善了制动性能,进而提高了车辆行车的安全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开关阀为电磁开关阀,所述车辆气压制动系统还包括:
电气开关,连接于所述制动控制阀和每一个所述电磁开关阀之间,当所述制动控制阀导通时,所述电气开关控制所述电磁开关阀导通,使所述补偿阀导通。
具体的,所述补偿阀包括换向阀和气控单向阀,所述换向阀具有导通位和截止位,以及分别与所述导通位和截止位相连的两个控制口;所述气控单向阀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所述截止位相连的控制口和所述开关阀的出气口相连,所述气控单向阀的控制口与所述制动控制阀的出气口相连,其中与所述换向阀的导通位相连的控制口构成所述第三控制口,所述气孔单向阀的控制口构成所述第四控制口。
考虑到从储气筒经补偿阀流向第二控制口处的控制气路有可能出现故障,例如补偿阀与电磁开关阀之间的气路出现漏气、或者补偿阀出现漏气等现象,因此为了提高制动的可靠性,本发明提供的车辆气压制动系统中,所述储气筒经所述制动控制阀流向所述第二控制口的控制气路和所述储气筒经所述补偿阀流向所述第二控制口的控制气路具有连接节点,所述车辆气压制动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气筒经所述补偿阀流向所述连接节点的控制气路上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从所述储气筒至所述连接节点。
较佳的,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连接于所述开关阀的出气口和所述补偿阀的进气口,或者,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连接于所述补偿阀的出气口和所述连接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59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升降式车铣刀台的卧式车床
- 下一篇:一种基于电子订单的贷款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