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2-异辛酸酯硬脂酸镁盐清净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84187.7 | 申请日: | 2014-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3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垒;李海云;方红霞;陆露露;彭志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学院 |
| 主分类号: | C10M141/02 | 分类号: | C10M141/02;C10M129/70;C10N30/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24504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12 辛酸 硬脂 酸镁盐 清净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型酯类镁盐润滑油清净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润滑油金属清净剂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润滑油添加剂,它的加入能够持续地中和发动机机油在使用过程中所发生氧化降解生成的酸性物质,从而阻止其对发动机造成的腐蚀,同时由于清净剂皂盐对有害颗粒物的乳化作用,可以达到减慢油品变质、延长使用时间的目的。
CN101298575A公开了一种磺酸类润滑油清净剂,按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环烷酸200份;650SN基础油450份;原油降凝剂4份;粘度指数改进剂6.5-8份;高碱值合成磺酸钙清净剂3.5-5份。
US6034039A公开了一种含有至少两种金属清净剂混合物的润滑油组合物,其中第一种,清净剂(a)是一种金属酚盐、磺酸盐、水杨酸盐、环烷酸盐或羧酸盐,第二种,清净剂(b)是一种钙盐高碱性清净剂,该钙盐高碱性清净剂含有由至少两种表面活性剂衍生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其中的至少一种是硫化的或未硫化的酚或其衍生物,另一种或至少另一种是非酚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剂,按此处所述,所测定的在表面活性剂体系中的所述酚的比例是至少45质量%,该高碱性清净剂的TBN:%表面活性剂比率至少为14,有利的是至少15,特别是至少19。
随着近年来环保型酯类润滑油基础油的发展,对润滑油添加剂的环保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磺酸盐、环烷酸盐等清净剂产品与酯类润滑油存在着匹配性差,其加入会影响润滑油基础油的色泽、性能,同时在环境保护、排放法规和节能方面逐渐不符合要求等,因而,为了更好的匹配合成酯类润滑油基础油,开发合成酯类有机酸盐清净剂是很有必要的。
在酯类润滑油基础油品种中,异辛酸酯类化合物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为了更好地与异辛酸酯类润滑油基础油三羟甲基丙烷三异辛酸酯配伍,使用12羟基硬脂酸与异辛酸的酯化产物12-异辛酸酯硬脂酸为原料制备了环保型的12-异辛酸酯硬脂酸镁盐清净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润滑油清净剂品种的环保性及与酯类润滑油基础油匹配性不足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降解的酯类润滑油清净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润滑油清净剂产品具有碱值适中、油溶性好且与三羟甲基丙烷三异辛酸酯润滑油基础油配伍性好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12-异辛酸酯硬脂酸镁盐清净剂,其原料组成及质量配比为:
12-异辛酸酯硬脂酸1份、三羟甲基丙烷三异辛酸酯稀释油1-3份、活性-60氧化镁0.3-1.5份、溶剂10-25份、甲醇0.2-1.2份、水0.1-5份、二氧化碳0.4-2份。
所述12-异辛酸酯硬脂酸的有效质量含量≥85%;
所述溶剂为环己烷、正庚烷、甲苯或二甲苯中的一种。
其中活性-60氧化镁与12-异辛酸酯硬脂酸的摩尔比例关系为3-15:1,优选13:1
其中,所述12-异辛酸酯硬脂酸的制备方法为:在反应器中首先加入摩尔比为1.1:1的异辛酸与12-羟基硬脂酸,再加入0.5%(质量比)对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二甲苯为带水剂,升温在二甲苯的沸点138℃左右进行回流带水酯化反应,待反应混合物的出水量达到理论出水量时,先蒸馏脱除溶剂二甲苯,再借助分液漏斗用60℃-70℃的热水将反应混合物充分洗涤3次以除去催化剂及未反应的异辛酸,最后减压蒸馏除去残留的水分即得到12-异辛酸酯硬脂酸。
一种润滑油清净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A、将配方量的12-异辛酸酯硬脂酸、三羟甲基丙烷三异辛酸酯、溶剂、甲醇加入反应器内,搅拌,然后加入配方量的氧化镁,在30℃-60℃中和2.0-4.0小时;
B、加入配方量的水,升温至60-75℃,通入配方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1.0-4.0小时,通气速率为30-150mL/min;
C、离心或过滤去渣,减压蒸馏脱去溶剂即得到最终润滑油清净剂。
本发明的12-异辛酸酯硬脂酸镁盐清净剂,其总碱值为100-300mgKOH/g,在100℃运动粘度为20-150mm2/s,具有良好的纳米尺度分布,颗粒分布为200-500nm,油溶性好,且与三羟甲基丙烷三异辛酸酯相容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但不仅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学院,未经黄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41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