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圆锥滚子轴承游隙检测调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83732.0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3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吴宝林;王宝刚;丁世成;于海滨;管吉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4 | 分类号: | G01B5/14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圆锥 滚子 轴承 游隙 检测 调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轧钢生产线粗、精轧机及机械设备使用的大型圆锥滚子轴承的游隙检测调整方法,也适用于机械制造行业的同类轴承的游隙调整检测。
背景技术
轧机及机械设备使用的大型圆锥滚子轴承,投入使用前要对轴承的游隙进行检测调整,游隙达到要求后方可装配使用。当轴承在机运行2000小时后,要对轴承进行一次检修,检修时检查轴承的磨损情况及各部尺寸和游隙,然后调整游隙,再装机使用。但当轴承在机运行6000小时以上时,随着轴承各部件磨损程度增加,轴承的游隙值增加,游隙值已超过原始游隙的一倍以上(国家标准规定轴承工作游隙超过原始游隙值一倍以上时,保证不了轴承的正常运转,造成发热和冲击,轴承损坏报废),如继续使用,必须对轴承进行重新检测和调整,否则,轴承将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快捷方便,准确实用,可提高轴承调整精度,保证长期在机使用的大型圆锥滚子轴承游隙检测调整方法。
为此,本发明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大型圆锥滚子轴承游隙检测调整方法,其具体方法和步骤为:
1、检测轴承游隙时,将卸除外隔圈及内隔圈的整套轴承水平放置在调整平台上,使轴承保持架留有间隙,并将各列轴承充分盘转,消除各部间隙,保证轴承进入到正常的运行位置。
2、将相当于轴承重量1/3的重物放于轴承上端轴承外径中心线上,且重物底平面不与保持架接触,使轴承能正常转动,以消除轴承的自锁间隙。
3、用块规分别测量出上外隔圈槽间隙BB、下外隔圈槽间隙DD以及内隔圈槽间隙CC,内、外隔圈槽间隙检测方法相同,将块规插入到BB、DD、CC内沿园周方向移动,块规调至移不动时的尺寸为第一个尺寸。
4、然后将成套轴承翻转180度后,采用与步骤3同样方法再分别测量出上外隔圈槽间隙BB、下外隔圈槽间隙DD以及内隔圈槽间隙CC的尺寸,两次测量尺寸的平均值,即为上外隔圈槽、下外隔圈槽及内隔圈槽的宽度。
5、另外测量出上外隔圈宽度B1B1、下外隔圈宽度D1D1及内隔圈宽度C1C1,完成以上测量后,隔圈宽度和隔圈槽宽度的差值就是轴承安装前的游隙,即:轴承游隙值=隔圈宽度-隔圈槽宽度。
6、通过对各个隔圈的重新打磨调整轴承游隙,并按原始游隙值的1.5倍间隙配置,以保证轴承在工作时不会太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应用于现场实际工作中,快捷方便,灵活实用,安全可靠,可提高轴承调整精度,延长轴承的使用周期,减少备件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有效解决轴承长期在机使用的难题。可用于冷热轧线大型滚动轴承的调整检测,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大型圆锥滚子轴承剖面图。
图中:内隔圈1、上外隔圈2、下外隔圈3。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见,大型圆锥滚子轴承的隔圈包括内隔圈1、上外隔圈2及下外隔圈3。
本发明大型圆锥滚子轴承游隙检测调整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检测轴承游隙时,将卸除外隔圈及内隔圈的整套轴承水平放置在调整平台上,使轴承保持架留有间隙,并将各列轴承充分盘转,消除各部间隙,保证轴承进入到正常的运行位置。
2、将相当于轴承重量1/3的重物放于轴承上端轴承外径中心线上,且重物底平面不与保持架接触,使轴承能正常转动,以消除轴承的自锁间隙。
3、用块规分别测量出上外隔圈槽间隙BB、下外隔圈槽间隙DD以及内隔圈槽间隙CC,内、外隔圈槽间隙检测方法相同,将块规插入到BB、DD、CC内沿园周方向移动,块规调至移不动时的尺寸为第一个尺寸。
4、然后将成套轴承翻转180度后,采用与步骤3同样方法再分别测量出上外隔圈槽间隙BB、下外隔圈槽间隙DD以及内隔圈槽间隙CC的尺寸,两次测量尺寸的平均值,即为上外隔圈槽、下外隔圈槽及内隔圈槽的宽度。
5、另外测量出上外隔圈2宽度B1B1、下外隔圈3宽度D1D1及内隔圈1宽度C1C1,完成以上测量后,隔圈宽度和隔圈槽宽度的差值就是轴承安装前的游隙,即:轴承游隙值=隔圈宽度-隔圈槽宽度,从而计算出轴承内、外游隙值。
6、通过对各个隔圈的重新打磨调整轴承游隙,并按原始游隙值的1.5倍间隙配置,例如调整后轴承需要有0.304mm的游隙,再磨隔圈就应提供0.456mm的游隙,从而提供一个安全系数,以保证轴承在工作时不会太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37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钢板生产的导向规整机构
- 下一篇:指套式叶状喉罩置入辅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