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热挤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82630.7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6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周瑜;夏绪勇;骆红伟;张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新振升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0126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挤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高速热挤压模具。
背景技术
热挤压模具常用于铝材和钢材成型。如图1、图2、图3、图10和图11所示,热挤压模具包括依次设置的导流孔120、型孔180和出料孔200,三者贯通。型孔180与挤出型材的形状相同,工作带的长度各处不同,以调整金属的流速,金属容易流出来的地方,工作带较长,比如壁厚大的地方、离挤压中心近的地方工作带都要长一点。工作带长短不一,在端部呈高低起伏状,工作带端部的高低起伏面为工作带落差160。导流孔120的腔体外轮廓大于型孔180的外轮廓,并且形状也与型材的形状相似。金属经过导流孔120后经过初步变形已接近型材形状,然后通过型孔180成型后从出料孔200流出。传统的热挤压模具中,导流孔120的入角为90°,型孔180的入角为90°,金属流动不均匀,会产生死区,并且工作带落差160设置于型材的出口位置,型材不是在同一时刻与工作带脱离接触,容易造成型材局部变形,为保证产品质量,只有降低挤压机的挤压速度,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热挤压模具,以解决传统的热挤压模具中不能用于高速挤压造成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速热挤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依次设置有导流孔、引流孔、型孔和出料孔,导流孔、引流孔、型孔和出料孔贯通连接,其特征在于,导流孔向模具本体前端面方向外扩,引流孔前端向导流孔方向外扩;
高速热挤压模具的工作带落差设置于型孔进口端与引流孔后端接合的位置;型孔的出口端平整。
进一步地,导流孔的侧壁平整且与模具本体的轴心线的角度为35~55°,引流孔的侧壁平整且与模具本体的轴心线的角度为35~40°。
进一步地,导流孔与模具本体的轴心线的角度为40~50°,引流孔与模具本体的轴心线的角度为25~35°。
进一步地,导流孔的侧壁为光滑曲面,引流孔的侧壁平整且与模具本体的轴心线的角度为35~40°,导流孔的前端侧壁与模具本体的前端面相切,导流孔的后端侧壁与引流孔的前端侧壁相切。
进一步地,导流孔的深度为10~15毫米,引流孔的深度为10~12毫米。
进一步地,导流孔的侧壁与模具本体前端面的连接处圆滑过渡。
进一步地,导流孔的侧壁与引流孔侧壁的连接处圆滑过渡。
进一步地,引流孔的侧壁与引流孔底面的连接处圆滑过渡。
进一步地,工作带落差的高处和低处之间采用曲面圆滑过渡。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高速热挤压模具,在导流孔和引流孔前端的引导下,金属流动的路径产生了变化,使金属的流线基本成平滑线性,所以金属流动的阻力也较小,金属流动更均匀和稳定。工作带的长度可相应的缩短,工作带的落差也可做得较小。工作带的落差设置于型孔工作带的前端与导流孔接合的位置,型材在流出型孔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在同一平面脱离接触。挤压机在更接近最高挤压速度下运行仍然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挤压机在较高的挤压速度下运行可缩短型材成型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传统的热挤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的热挤压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传统的热挤压模具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热挤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热挤压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热挤压模具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热挤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传统的热挤压模具的工作带的长度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热挤压模具的工作带的长度示意图;
图10是传统的热挤压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传统的热挤压模具的立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热挤压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热挤压模具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新振升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长沙新振升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26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护性的车载安全锤
- 下一篇:一种车载倒车防撞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