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高Na2O含量混合铁精矿制备球团矿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81872.4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3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柱;邬虎林;刘周利;吕志义;白晓光;陈革;孙睿;张永;付国伟;康文革;王雅军;赵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24 | 分类号: | C22B1/24;C22B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31 | 代理人: | 张良 |
地址: | 01401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na2o 含量 混合 精矿 制备 球团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球团矿技术,具体说,涉及一种利用高Na2O含量混合铁精矿制备球团矿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生产氧化球团矿的原料主要是磁铁精矿,但是随着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磁铁矿资源正面临着日益短缺的局面,远远无法满足球团生产的需求。随着选矿技术的进步,我国贫、细、杂铁矿石开始逐步得到利用,其中大部分为赤铁矿类型。
包钢白云鄂博主东氧化矿属于磁铁矿、赤铁矿混合精矿,并且Na2O含量较高;西精矿品位高、粒度细,适宜于球团矿生产。但是由于白云鄂博矿的特殊性,加上Na2O含量高的特点,使球团矿的还原膨胀率很高,属于灾难性膨胀,不能满足高炉生产对球团矿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高Na2O含量混合铁精矿制备球团矿的方法,通过配加再磨精矿,能够很好地解决生产球团矿还原膨胀率高的问题。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高Na2O含量混合铁精矿制备球团矿的方法,包括:
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将混合铁精矿:7.5~18%,磁铁矿精矿:17.5~36%,再磨精矿:45~75%,膨润土:2~4%进行混匀,在造球盘上制成8~16mm的生球,生球经干燥、预热、焙烧得到成品球团矿;
混合铁精矿的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63.5~65.5%的TFe、23.5~25.5%的FeO、0.75~2.35%的CaO、2.75~4.50%的SiO2、0.35~0.85%的MgO、0.25~0.55%的Na2O、0.30~0.60%的F、0.55~0.85%的S、0.08~0.15%的K2O,粒度为-200目含量为85~97%;
磁铁矿精矿的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64.5~67.0%的TFe、26.0~29.5%的FeO、0.75~2.35%的CaO、1.25~2.85%的SiO2、0.65~1.45%的MgO、0.05~0.10%的Na2O、0.10~0.30%的F、0.55~0.85%的S、0.08~0.15%的K2O,粒度为-200目含量为89~98%;
再磨精矿的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64.5~67.0%的TFe、27.5~32.0%的FeO、0.75~2.35%的CaO、1.25~2.85%的SiO2、0.65~1.45%的MgO、0.05~0.10%的Na2O、0.03~0.12%的F、0.65~0.98%的S、0.05~0.15%的K2O,粒度为-200目的再磨精矿比例为89~96%;
膨润土的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1~3%的CaO、65~68%的SiO2、1.5~3%的MgO、12~15%的Al2O3;
烘干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00~120℃,时间30~60min;预热条件包括:温度500~700℃,时间8~15min;焙烧条件包括:温度1200~1350℃,时间10~25min。
进一步:按照质量百分比,将混合铁精矿10.5%、磁铁矿矿精矿24.5%、再磨精矿65%和膨润土2%进行配料并混合均匀,在造球盘内成球,得到湿球,湿球直径为11~16mm,湿球强度为7~12N/个;生球在120℃的温度下烘干40min,得到干球;干球在1280℃下焙烧,焙烧10min后即得到球团矿。
进一步:制得的球团矿中,TFe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62.97%,FeO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56%,CaO和SiO2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1.53%和4.39%,Na2O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112%;球团抗压强度为2592N/个,还原膨胀系数为17.9%。
进一步:按照质量百分比,将混合铁精矿7.5%、磁铁矿矿精矿17.5%、再磨精矿75%和膨润土2%进行配料并混合均匀,在造球盘内成球,得到湿球,湿球直径为11~16mm,湿球强度为7~12N/个;生球在120℃的温度下烘干40min,得到干球;干球在1280℃下焙烧,焙烧10min后即得到球团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18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