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波长紫外光治疗仪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481253.5 | 申请日: | 2014-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7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科科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波长 紫外光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领域的一种治疗银屑病、白癜风、硬皮病、湿疹、外阴白斑、硬皮病、红斑狼疮、玫瑰糠疹、扁平苔藓、荨麻疹、牛皮癣等皮肤病的医疗器械辅助治疗专用仪器,仪器名字为双波长紫外光治疗仪。
背景技术
医学上用紫光化学疗法(PUVA)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如白癜风、外阴白斑、银屑病、硬皮病等,已广泛采用,现在的紫外光治疗仪已从汞灯、氯化氙灯、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向集成发光二极管演变,然而其光谱波长却包含一定范围,如UVA波段320~400nm,UVB波段275~320nm,众所周知紫外线对人体皮肤有伤害,甚至可能致癌,波长越长对皮肤穿透越深,对真皮组织的破坏力越大,真正能够治疗色素性皮肤病的只有特定波长的紫外光才是最有效的。如308纳米的紫外光治疗银屑病、白癜风等最有效,365纳米的紫外光治疗红斑狼疮、硬皮病最有效,其它波长对治疗有害无益。但紫光二极管发出的光谱却是包含了295~320 nm宽范围的光谱,为了提高疗效,避免伤害,峰值波长308nm、365nm光谱才是理想的。
根据二极管发光原理,决定发光波长的因素除材料外,最重要的是发与其结点温度有关。其解释是原子外层电子的能量,能量越高,空穴与电子复合时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释放的光波越短,外层电子的能量是由温度决定的,当温度恒定时外层电子的能量也恒定,跃迁时释放的光波也恒定,从而保证了二极管发出单一波长的光。
通常可将波长随结温的变化表示为式:
其中: 表示结温时的波长(nm);表示结温时的波长(nm);表示波长随温度变化的系数,一般在0.1~0.3nm/K之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让双波长紫外光治疗仪发出峰值为308nm±2nm或365nm±2nm的紫外光射向病灶区。技术难点与创新点是如何获取发出这样特定波长的紫外光,并把它限定在特定波长范围之内、特定的能量密度范围内。因为紫外光半导体LED芯片本身体积很小,辐射的能量密度很高,散热面积小,热阻大,单纯靠风冷或水冷无法保证紫外光半导体LED芯片维持在特定的范围;且温度是影响所发出紫外光波长的另外一个重要参数。这就必须使用一个高精度的制冷系统来调节紫外光半导体LED芯片的温度,以此达到控制温度在特定的范围内,从而控制紫外光半导体LED芯片产生的波长不能超过限制范围。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波长紫外光治疗仪(图1),一种治疗银屑病、白癜风、硬皮病、湿疹、外阴白斑、硬皮病、红斑狼疮、玫瑰糠疹、扁平苔藓、荨麻疹、牛皮癣等皮肤病的医疗器械辅助治疗专用仪器,包括“治疗头1(图2)”、“支架2”、“机箱3”;“机箱3”中包含“辐射控制器4”、“制冷系统5”。其特征在于:根据临床的需要调整“辐射控制器4”的电流,使得“治疗头1”产生适度能量辐射密度的紫外光,“制冷系统5”产生一定的制冷量确保“治疗头1”产生的紫外光波长控制在特定的范围内。
所述的“制冷系统5”包括以下:“温控器6”、“冷却系统7”、“散热器8”。
所述的“冷却系统7”可以是风冷、水冷或自然冷却。
所述的“治疗头1(图2)”由以下组成:“由散热器8”、“半导体制冷芯片9”、“温度感应探头10”、“紫外光半导体LED芯片11”、“石英玻璃透镜12”、“杯型反射罩13”、“壳14”组成。
所述的“紫外光半导体LED芯片11”为“308芯片”或“365芯片”或“308芯片”与“365芯片”的组合或混合。
所述的“半导体制冷芯片9”冷面与“紫外光半导体LED芯片11”密贴,热面与“散热器8”密贴,且“温度感应探头10”紧贴于“紫外光半导体LED芯片11”的侧面。
所述的“石英玻璃透镜12”,位置可以是对单个“308芯片”或“365芯片”发光光束的弧度的调节及光密度的改变,也可以是对“308芯片”及“365芯片”组合或混合后发光光束的弧度的调节及光密度的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科科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科科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12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