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浸式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78734.0 | 申请日: | 2014-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09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尚将;李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台州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14 | 分类号: | H01F27/14;H01F27/29;H01F27/30;H01F27/36;H01F27/32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06 | 代理人: | 陈柳汀 |
地址: | 31802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浸式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具体是一种油浸式变压器。
背景技术
油浸式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也会不断使油温上升,油温一般通过箱壁与油箱内部的循环,使油温降低,但是内侧壁与油箱内部的油循环过程缓慢,油的对流强度低,不利于降低油浸式变压器的油温,易促使在高强度工作下的油浸式变压器内部的油温不断上升,存在安全隐患;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自身震动会产生噪声污染,影响周围人们的工作和休息;传统的高压线圈导线耐电压强度低,应用温度范围窄,绝缘层抗拉强度低,不利于包扎,绝缘层厚度大,绕制线圈时,增加中心导线耗材,加大生产成本;传统的低压接线柱其压紧螺母和导电杆裸露部位长度大,导电杆长度长,紧固螺栓设在导电杆侧面,增加材料用量,成本高,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油浸式变压器进行改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循环强度高、散热性能好、减震降噪效果好、成本低的油浸式变压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包括箱体和减震底座,所述箱体上部设有箱盖,箱盖边缘设有护板,护板与锁夹连接;所述箱盖上设有高压接线柱和低压接线柱,所述低压接线柱包括接线头、导电杆和瓷套,导电杆由箱盖内部向上穿出箱盖,瓷套套设在导电杆下部,接线头套设在导电杆上部,接线头与瓷套间设有调整垫片所述导电杆上部设有横向贯穿的安装孔,接线头上设有与安装孔适配的通孔,所述接线头通过螺栓穿过通孔和安装孔固定套装在导电杆的上部;所述箱体内设有油箱,油箱内设有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高压接线柱与高压线圈连接,低压接线柱与低压线圈连接,所述油箱内壁两侧通过固定件各安装有一个搅拌装置;所述箱体外壁上设有油位显示器;所述箱体底部设有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焊接在箱体底部,减震底座包括三条围成三角形的减震条,所述减震条呈“匚”形,上、下面板之间设有减震弹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锁夹与箱体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压线圈与低压线圈外设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为铝箔材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油箱内壁设有导流槽,油箱顶部通过固定件安装有搅拌装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压线圈的导线为铜导线,导线外包裹有两层聚酯薄膜层,聚酯薄膜层外部包裹有绝缘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油箱内部设置搅拌装置,改变了变压器油箱内的循环路径,增加了油箱内部的油循环强度和速度,从而提高了其散热性能;在箱体底部设有三个呈三角形分布的减震条,一方面由于三角形的稳定性,使箱体能稳定的安置在地面上,另一方面,减震条内的减震弹簧能有效提高减震底座的减震性能,降低变压器工作时因震动产生的噪音;高压线圈的导线耐电压强度高,应用温度范围广,绝缘层变薄,绝缘层抗拉强度变高,中心导线耗材量减少,节约了成本;低压接线柱通过螺栓穿过接线头通孔与导电杆安装孔使两部件连接,一方面减短了导电杆长度,另一方面无需使用装夹件同紧固螺栓,精简了材料,减少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低压接线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高压线圈导线的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减震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台州供电公司,未经国网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台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87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