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78385.2 | 申请日: | 2014-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62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谷山晃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0525;H01M10/058;H01M4/13;H01M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浩百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4 | 代理人: | 宋子良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 ||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将在外周缘具有第一边和所述第一边的对边即第二边的隔膜夹入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并交替层叠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而成的核心,
所述正极包含:正极集电体,具备比所述隔膜的所述第一边更突出的正极引线;正极活性物质,覆盖比所述隔膜的外周缘更内侧范围的所述正极集电体的两面;以及绝缘部,形成在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边缘隔离至少到所述隔膜的外周缘之间的所述正极引线的两面,
所述负极包含:负极集电体,具备比所述隔膜的第二边更突出的负极引线;以及负极活性物质,在比所述隔膜的外周缘的更内侧,覆盖比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形成的范围更广范围的所述负极集电体的两面,
所述绝缘部是,在所述核心形成的状态下,为使覆盖所述负极的端部,封闭以层叠方向配置在所述负极两侧的所述隔膜的所述第一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是,比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形成的范围更内侧起至少到所述隔膜的所述外周缘的范围上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是以包含电解液能浸透的多数个空孔的部件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包含:覆盖所述正极引线而形成,并不让电解液通过的实心的第一绝缘层;以及覆盖所述第一绝缘层而形成,并包含电解液能浸透的多数个空孔的第二绝缘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的厚度是,在所述隔膜的外周缘位置,以在所述正极侧形成的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厚度及在所述负极侧形成的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厚度分别相加的厚度形成,
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比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厚度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均匀,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是向所述正极的端部逐渐变厚地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的厚度是,在所述隔膜的外周缘位置,以在所述正极侧形成的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厚度及在所述负极侧形成的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厚度分别相加的厚度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838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电极隔板击穿的电池极板包板机
- 下一篇:电池硅材及其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