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元像素、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78300.0 | 申请日: | 2014-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2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姜春生;方婧斐;张宝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7/12 | 分类号: | H01L27/12;H01L29/49;H01L21/7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元 像素 阵列 显示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中的单元像素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该单元像素的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特别适合于那些包括有源层为氧化物的TFT的单元像素、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tting Diode,OLED)具有主动发光、发光效率高、反应时间快(1μs量级)、工作电压低(3~10V)、广视角(>170°以上)、面板厚度薄(<2mm)、功耗低、工作温度范围广(-4℃~85℃)、可以实现柔性显示等诸多优点,因此被誉为继CRT、LCD之后的第三代显示技术。
OLED可以采用小分子蒸镀、聚合物旋涂、喷墨打印、大面积印刷等生产工艺,制造成本较低,易大规模生产,长远来看可以与日光灯竞争。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属于面光源,相较于LED的点光源,可以制造成大面积、任意形状的平板光源,更适合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及全彩色的OLED显示器。由于WOLED在平板照明应用方面具有的巨大潜力,近10余年来WOLED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课题,WOLED有望同LED一样,成为新世代半导体照明的主角。
目前,为了实现大面积、高分辨率的OLED阵列基板的制备,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底栅7-Mask(7次构图,即使用7次掩膜板)工艺。
图1A和图1B为现有的OLED阵列基板的底栅型TFT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1A显示的前四个构图工艺,图1B显示的是后三个构图工艺。
OLED阵列基板的每个像素单元包括两个薄膜晶体管,即开关TFT(Switching TFT)和驱动TFT(Driving TFT),其中开关TFT的漏电极需要与驱动TFT的栅电极电连接。
如图1A所示,上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在衬底基板101上形成开关TFT的栅电极102以及驱动TFT的栅电极102′,并在开关TFT的栅电极102和驱动TFT的栅电极102′上沉积栅绝缘层(GI)103。
形成开关TFT的栅电极102和驱动TFT的栅电极102′的过程包括:形成栅电极层薄膜,通过一次构图工艺(1Mask)形成包括栅电极102和栅电极102’的图形。
步骤S12:在栅绝缘层103上形成有源层104。
有源层的材质可以为铟镓锌氧化物(IGZO)。形成有源层104的过程包括:形成有源层薄膜,通过一次构图工艺(2Mask)形成包括有源层的图形。
步骤S13:在有源层104上形成刻蚀阻挡层(Etch Stop Layer,ESL)105。
形成刻蚀阻挡层的过程需通过一次构图工艺(3Mask)形成包括刻蚀阻挡层105的图形。
步骤S14:在驱动TFT的栅电极上方的栅绝缘层103上形成用于连接驱动TFT的栅电极102′及后续形成的开关TFT的漏电极的开口;
形成该开口的过程需通过一次构图工艺(4Mask)形成包括该开口的栅绝缘层图形。
如图1B所示,接着是步骤S15:在完成上述步骤的基板上形成源电极1061、漏电极1062。
形成源电极1061和漏电极1062的过程包括:形成源漏极薄膜,通过一次构图工艺(5Mask)形成包括源电极1061和漏电极1062的图形。
步骤S16:沉积保护层(PVX或钝化层)107,并在开关TFT的漏电极1062以及驱动TFT的栅电极上方的保护层107上形成用于连接驱动TFT的栅电极102′和开关TFT的漏电极1062的开口。
形成该开口的过程包括:通过一次构图工艺(6Mask)形成包括该开口的保护层的图形。
步骤S17:在保护层107上形成导电图形108,导电图形的材质可以为铟锡氧化物(ITO)。
形成导电图形108的过程包括:形成透明导电薄膜,通过一次构图工艺(7Mask)形成包括导电图形108的图形。
可见,上述制备方法需要采用7次构图工艺(7-mask)才能完成TFT的制备,工艺流程复杂。
现在,大尺寸、高分辨率、高刷新频率、3D化的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是发展趋势,它要求采用低电阻率的配线技术和高迁移率的TFT,Cu+Oxide(铜栅极和氧化物有源层)技术在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况下,非常有竞争力。但是,Cu本身具有很高的扩散系数,在TFT的使用过程中,Cu元素会向有源层中扩散,导致TFT的半导体性能恶化,漏电流增大。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83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芯蝶形光缆生产工艺
- 下一篇:英制无扩口液压导管连接用堵套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7-00 由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半导体或其他固态组件组成的器件
H01L27-01 .只包括有在一公共绝缘衬底上形成的无源薄膜或厚膜元件的器件
H01L27-02 .包括有专门适用于整流、振荡、放大或切换的半导体组件并且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包括至少有一个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无源集成电路单元的
H01L27-14 . 包括有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者微粒子辐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控制电能的半导体组件的
H01L27-15 .包括专门适用于光发射并且包括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半导体组件
H01L27-16 .包括含有或不含有不同材料结点的热电元件的;包括有热磁组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