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包装钒电池组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78071.2 | 申请日: | 2014-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2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孙琦;李岩;孙慧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2/20;H01M2/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包装 电池 组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组装方法,尤其是软包装钒电池组串联或并联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组的组装主要是通过并联的方式来增大电池组的容量,和通过串联的方式来增大电池组的电压。随着钒电池的安全性能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钒电池的大容量化和高电压化将是大势所趋。
在软包装钒电池组串并联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达到串并联的目的,电池极耳之间要用导线连接起来,用这种方法组装的电池组内阻大,导线联接复杂,焊接次数多、效率低,组装过程容易引起电池之间的短路发生。而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电池组,往往还要用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进行控制,电池管理系统必须通过信号线采集每一只单体电池的电压、电流等参数。目前在分别焊接信号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信号线接错的情况,从而对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组造成损伤,并且随着电池串并联数量的增加,存在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明显,严重影响电池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降低电池内阻,提高电池的组装效率和合格率,保证电池使用性能的软包装钒电池组装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钒单体电池纵向排好,再将各单体电池的相应极耳连接在一起,组装成串联或并联电池组,改进之处是在纵向排好的单体电池上方放置一块转接板,该转接板为塑料板,板上设有整齐排列的长条孔,长条孔周围的同一侧板面上设有带有金属镀层的焊接区,放置转接板时,该焊接区向上,接着将各单体电池的正、负极耳穿过长条孔,并与焊接区焊牢固定,同时将相邻单体电池的相应极耳直接焊成一体。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转接板上设有电池管理系统信号线接口以及连接各焊接区与相应接口的印刷线路;所述各单体电池的正、负极耳分别单独穿过长条孔,与焊接区焊牢后再将相应极耳折弯后焊成一体;所述相邻单体电池的各一个极耳共同穿过一个长条孔,与焊接区直接焊成一体。
本发明用于软包装钒电池的组装,各个电池的极耳穿过转接板上相应的长条孔,并且焊接在孔周围的金属镀层上,这样极耳得以固定,相应极耳直接焊在一起,不需要导线连接,便可达到串联或并联的目的。采用转接板组装的电池组内阻小,焊接次数小,不会引起电池之间的短路,提高电池的组装效率和合格率。同时,转接板上可设有电池管理系统信号线接口以及连接各焊接区与相应接口的印刷线路,使得电池组装配管理系统时,不会出现信号线接错的情况,避免故障,进一步保证电池使用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例一:
取4只软包装单体电池B1~B4纵向排好,其中各电池正、负极耳B1+、B2-、B3+、B4-排在一列并对齐,B1-、B2+、B3-、B4+排在一列并对齐,用不导电的聚乙烯塑料板制作转接板,板上设有8个长条孔,孔周围的同一侧板面上有独立的带金属镀层的焊接区,将转接板放在单体电池上方,焊接区朝上,各电池的正、负极耳分别穿过相应长条孔后与该孔周围的焊接区焊接固定,再将B1+与B2-、B2+与B3-、B3+与B4-分别折弯后焊成一体,或者,各电池的正、负极耳分别穿过相应长条孔后,将B1+与B2-、B2+与B3-、B3+与B4-分别折弯后与长条孔周围的焊接区共同焊接在一起,并且将B1-、B4+分别与焊接区焊接固定,这样就组装成4只单体电池的串联电池组。
实例二:
取4只软包装单体电池B1~B4纵向排好,其中B1+、B2-、B3+、B4-排成一列并对齐,B1-、B2+、B3-、B4+排在一列并对齐,用聚乙烯板制作转接板,板上设有5个长条孔,孔周围的同一侧板面上有相互独立的带金属镀层的焊接区,板上并设有电池管理系统信号线接口以及连接各焊接区与相应接口的印刷线路,该接口可以是印制在转接板边缘处的镀银接线端,或者是安装在转接板边缘处的转插件,将转接板放在单体电池上方,焊接区朝上,将B1+与B2-共同穿一个长条孔、B2+与B3-共同穿一个长条孔、B3+与B4-共同穿一个长条孔,并各自与孔周围的焊接区牢固焊成一体,再将B1-、B4+各穿过一个长条孔,分别与焊接区焊接固定,这样就组装成可直接与电池管理系统相连接的由4只单体电池组成的串联电池组。
实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80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