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农田粪水灌溉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77777.7 | 申请日: | 2014-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2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戴国树;张汉强;柳玉标;沈则军;张昌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上海农场 |
主分类号: | A01C23/04 | 分类号: | A01C23/04;A01C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15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农田 灌溉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建设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农田粪水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农田灌溉系统一般包括:包括:农田,在农田的中部设置有主干道和引水渠,在农田的边上设置有水渠,水渠的一侧设置有灌溉泵站,灌溉泵站水渠内的水抽上来送入到引水渠,在由引水渠流入到与其相互连接的各个农田中的支渠内。现有的农田灌溉系统灌溉模式比较传统,占用的土地较多,水消耗较大,灌溉不均匀,消耗电能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农田粪水灌溉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农田粪水灌溉系统,包括:粪水提升泵站和灌溉泵站,所述的粪水提升泵站与粪水主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灌溉泵站灌溉主管的一端相连接,在所述的灌溉主管上均匀连接有若干灌溉支管,在所述的粪水主管上均匀连接有若干粪水支管,在所述灌溉支管靠近灌溉主管的一端设置有灌溉水控制总阀,在所述粪水支管靠近粪水主管的一端设置有粪水控制总阀,在所述灌溉支管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灌溉水出口和多功能灌溉水软管连接接头装置,在所述粪水支管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与灌溉水出口相互配合的粪水出口;所述多功能灌溉水软管连接接头装置的结构包括:与所述灌溉主管相连接的竖向出水管,在所述竖向出水管上设置有灌溉水软管控制阀,在所述竖向出水管上螺纹连接有接头连接帽,接头连接帽上连接若干伸缩杆,在所述伸缩杆的上端设置有连接卡槽;所述的灌溉水出口有两个灌溉出水口,两个灌溉出水口通过连接灌溉水管与所述的灌溉支管相互连接,两个灌溉出水口设置在灌溉支管的上端两侧,在所述两个灌溉出水口上分别设置有灌溉水控制阀;所述的粪水出口有两个粪水出水口,两个粪水出水口通过连接粪水管与所述的粪水支管相互连接,两个粪水出水口设置在粪水支管的上端两侧,在所述两个粪水出水口上分别设置有粪水控制阀;在所述灌溉支管和粪水支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砖砌侧墙,在所述两砖砌侧墙之间灌溉支管和粪水支管的上方设铺设有砂石,在所述砂石中间隔设置有若干供人行走的水泥踏板,在所述灌溉水出口、粪水出口和多功能灌溉水软管连接接头装置的上端都分别设置有水泥盖板,在所述灌溉水出口和粪水出口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砖砌外墙,所述的水泥盖板支撑在砖砌侧墙和砖砌外墙的上端。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的接头连接帽上连接有三个伸缩杆。
本发明的优点是:上述农田粪水灌溉系统采用自动化、管网化模式、种养循环相结合,在节地、节水、节电、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面源污染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同时多功能灌溉水软管连接接头装置可以根据需要与不同口径的软管相连接,对农田进行更全面的灌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农田粪水灌溉系统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农田粪水灌溉系统中灌溉水出口和粪水出口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C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农田粪水灌溉系统中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农田,2、主干道,3、水渠,4、猪厂,5、化粪池,6、粪水提升泵站,7、粪水主管,8、灌溉泵站,9、灌溉主管,10、灌溉支管,11、粪水支管,12、单块农田,13、灌溉水控制总阀,14、粪水控制总阀,15、灌溉出水口,16、粪水出水口,17、连接灌溉水管,18、灌溉水控制阀,19、连接粪水管,20、粪水控制阀,21、砖砌侧墙,22、砂石,23、水泥踏板,24、水泥盖板,25、砖砌外墙,26、灌溉支管连接管,27、粪水支管连接管,28、水泥路面,29、砂石路基,30、砂石坡面,31、多功能灌溉水软管连接接头装置,32、竖向出水管,33、灌溉水软管控制阀,34、接头连接帽,35、伸缩杆,36、连接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发明的具体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上海农场,未经上海市上海农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77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