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维生素E纳米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77268.4 | 申请日: | 2014-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7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A23L1/302 | 分类号: | A23L1/302;A23P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魏秀莉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维生素 纳米 乳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乳液领域,涉及一种纳米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维生素E的纳米微乳液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微乳液为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在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作用下生成的热力学稳定的、各向同性的、透明的分散体系。微乳液是由蒸馏水、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等按一定比例组成的高度分散的低张力体系,组分中任何一种组分的性质或量的变化,都会影响微乳液的形成与性质。表面活性剂的选择是制备微乳液的核心,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如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如Triton X - 100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Npn (壬基苯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 、Tween - 40 (60、80) 、Span - 40 (60、80)等。除了使用各种表面活性剂之外,还要选用助表面活性剂。常用的助表面活性剂有正丁醇、正戊醇、正己醇、正庚醇、正辛醇、异戊醇等中等链长的醇。维生素E为一种脂溶性的维生素,需要将其溶解于水中,才能更有利于其在人体内的吸收。常规的维生素E微乳液中通常维生素E的含量较低,同时其粒径也较大,包封率也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维生素E微乳液的理化指标。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维生素E作为一种功能因子,人体内需要补充,但是维生素E作为油溶性成分,其与水的溶解度非常低,需要将其的溶解性进行改善才能有效的进行吸收,常规的维生素E微乳液中维生素E的含量较低,溶剂较多,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维生素E在微乳液中的百分比,提高其浓度。
技术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维生素E纳米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维生素E纳米微乳液由以下成分组成:
维生素E 5wt%-15wt%、
吐温-65 10wt%-15wt%、
硬脂酰乳酸钠 6wt%-12wt%、
司班80 3wt%-5wt%、
丙二醇 4wt%-9wt%、
余量为水。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维生素E纳米微乳液,由以下成分组成:
维生素E 10wt%、
吐温-65 12wt%、
硬脂酰乳酸钠 8wt%、
司班80 3wt%、
丙二醇 9wt%、
余量为水。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维生素E纳米微乳液,平均粒径为73nm至91nm。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维生素E纳米微乳液,包封率为84%至89%。
一种维生素E纳米微乳液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维生素E纳米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维生素E、吐温-65、硬脂酰乳酸钠、司班80,将维生素E与吐温-65、硬脂酰乳酸钠、司班80加热溶解,加热温度为45℃-55℃,溶解后用涡流振荡器进行涡流振荡,振荡至三种原料混合均匀,为A液;
(2)另取丙二醇溶于水中,将丙二醇与水混合均匀,为B液;
(3)将A液与B液也混合,混合后再进行涡流振荡,涡流振荡时间为10min,振荡结束后制备得到维生素E纳米微乳液,微乳液中维生素E为5wt%-15wt%、吐温-65为10wt%-15wt%、
硬脂酰乳酸钠为6wt%-12wt%、司班80为3wt%-5wt%、丙二醇为4wt%-9wt%、余量为水。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维生素E纳米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维生素E、吐温-65、硬脂酰乳酸钠、司班80,将维生素E与吐温-65、硬脂酰乳酸钠、司班80加热溶解,加热温度为45℃-55℃,溶解后用涡流振荡器进行涡流振荡,振荡至三种原料混合均匀,为A液;
(2)另取丙二醇溶于水中,将丙二醇与水混合均匀,为B液;
(3)将A液与B液也混合,混合后再进行涡流振荡,涡流振荡时间为10min,振荡结束后制备得到维生素E纳米微乳液,微乳液中维生素E为10wt%、吐温-65为12wt%、硬脂酰乳酸钠为8wt%、司班80为3wt%、丙二醇为9wt%、余量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72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