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浆固底溜砂坡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77023.1 | 申请日: | 2014-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3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裴向军;母剑桥;李天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浆固底溜砂坡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浆固底溜砂坡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植被的减少,溜砂灾害愈发严重。溜砂灾害是指高陡的岩质或土质的斜坡,在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下,形成大量砂粒和岩屑,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多种方式的运动并在坡脚堆积成锥状斜坡的自然演变过程。溜砂坡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干旱、半干旱的中纬度山区。近几十年,愈加剧烈的溜砂活动,给当地的交通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频繁发生碎石和砂粒溜向公路、覆盖路面、埋没工程设施、中断交通的事件,甚至时常发生溜砂中挟带的大块石、巨石砸坏车辆和砸伤行人的事故。
目前对溜砂坡的防治措施主要分为挡砂工程、排砂工程和固砂工程。挡砂工程采用较多的是挡砂墙;排砂工程采用较多的是渡砂槽、棚硐;固砂工程采用较多的是注浆,通过注浆使其与岩土底面固定;其中尤以固砂工程防护效果显著,但是,固砂工程也具有很多局限性,如溜砂发育地区山高陡峻、基岩裸露、植物难以生长、降雨量少、冻融作用强烈等,使得固砂难以实现。
公开号为CN 201605588U,公开日为2010年10月13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锚固框架梁坡面加固及固定结构,包括框架梁,框架梁连接锚索,其特征在于:在框架梁的横梁和竖梁下设置注浆花管,花管的外露部分插入框架梁内,与框架梁的钢筋固定连接,框架梁与花管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该专利文献通过在预应力锚固框架梁下方地基内插入注浆花管,进行压力注浆,能够改善框架梁地基岩土体的性质,以提高地基岩土体的承载力,从而对溜砂坡起到加固作用。但是,由于本身结构设计不合理,当溜砂大量从坡上滑落时,框架难以对溜砂形成阻挡,溜砂会大量从框架孔处蔓延,对路基等公共设施造成损害。
公开号为CN102561365A,公开日为2012-07-11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溜砂坡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浆钢花管和与之连接的防护网框架,注浆钢花管具有锥形底端部,在注浆钢花管上设置有喷浆孔,在喷浆孔处套有橡皮套,注浆钢花管内部设置有注浆塞,注浆塞的外径与注浆钢花管的内径匹配,注浆钢花管的外壁固定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用于与防护网框架连接。
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溜砂坡加固装置,虽然通过钢花管注浆改变坡脚溜砂的性能,对溜砂坡起到加固作用,并通过钢花管和防护网框架形成具有一定柔性特征的拦挡结构装置,对坡体滚落的碎块石具有缓冲效果,降低碎石块的冲击力,对溜砂进行有效拦截;但是,由于防护网框架是通过设置在钢花管外壁的连接件连接的,当大量溜砂堆积在框架型防护网内时,框架型防护网就会明显外凸,连接件受到的溜砂冲击力加剧,连接件容易发生松动,从而导致整个防护网框架被溜砂冲毁,失去防护作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注浆固底溜砂坡防护装置,本发明通过改进防护装置结构,不仅能够对溜砂坡起到有效的加固作用,阻止溜砂蔓延,而且能够实时方便的排砂,减小防护网所受溜砂冲击力,将固砂、挡砂、排砂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溜砂坡的潜在损害降到最低。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注浆固底溜砂坡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网框架和至少两根注浆钢花管,注浆钢花管的管壁上开有多个喷浆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框架位于注浆钢花管内侧,所述防护网框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防护网板,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与注浆钢花管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网板由上横梁、下横梁和固定连接在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的防护网构成,所述上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加强件连接有上滑轮,所述下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加强件连接有下滑轮,所述第一立柱上开有第一滑槽,第二立柱上开有第二滑槽,所述防护网板通过上滑轮、下滑轮分别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滑动连接,所述注浆钢花管的外壁套有橡皮套,所述橡皮套覆盖所述喷浆孔,橡皮套与喷浆孔之间有间隙。
所述防护网上开有溜砂出口,溜砂出口的外侧设置有挡板,挡板与防护网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上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吊环。
所述注浆钢花管的外侧可拆卸式连接有横向加强筋。
所述喷浆孔沿注浆钢花管同一圆周壁均匀分布。
所述任意两个相邻喷浆孔之间的间距为20-25厘米。
所述喷浆孔的形状为圆台形,水平方向尺寸呈外大内小,喷浆孔内连接有弹簧复位的单向逆止阀。
所述橡皮套与喷浆孔之间的间隙大小为2-2.5毫米。
所述橡皮套的张力与喷浆孔喷出的浆液压力比值为0.75-0.8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70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卫生间废水智能回收及再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