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极板、电致变色板、电致变色镜及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76002.8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01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大;孙晓源;黄周炫 | 申请(专利权)人: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55 | 分类号: | G02F1/155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许向彤;陈英俊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网格图案 电极板 绝缘层 透明电极层 电致变色板 电致变色镜 显示装置 金属组件 上表面 基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ITO的电极板、电致变色板、电致变色镜及使用所述电极板的显示装置。所述电极板包括:透明电极层;在所述透明电极层上的金属网格图案;绝缘层,该绝缘层设置在由所述透明电极层的上表面与所述金属网格图案所限定的空间中,且位于所述金属网格图案的金属组件之间;以及在所述金属网格图案和所述绝缘层上的基板。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已主张相对于在2013年9月17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3-0111727的在先申请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使用铟锡氧化物(ITO)的电极板和电致变色板、电致变色镜及使用上述电极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电阻型或静电感应型触摸屏来说,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以及诸如此类的透明电极和电极基本上是必要的构成元件。另外,透明电极被应用在光接收单元中、光发射单元和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也可以作为大面积透明电极应用在电致变色玻璃,即智能窗。此外,透明电极可以应用在需要具有电磁波防护功能的透明薄膜及施加了该透明薄膜的透明玻璃。因此,其应用范围大大扩展。
铟锡氧化物(ITO)(将其薄薄地涂布在光学玻璃上)是迄今为止商品化了的透明电极中的一种典型透明电极。通常,利用溅射工艺、数字印刷工艺以及诸如此类,通过在玻璃基板上以薄膜形式形成包含ITO颗粒的电极材料来制造ITO透明电极。在多数电产品(如触屏等等)中,ITO透明电极能够满足性能需要,这方面是有利的。
然而,既然ITO透明电极是利用ITO颗粒制造的,由于ITO颗粒的大小均匀性、分布/分散等等的限制,其柔性还不能够达到应用到柔性应用产品的程度,在这方面是不利的。随着柔性应用产品变得流行以及由此增加的研究和开发,ITO透明电极弯曲特性的问题出现。
另外,由于相比导电金属,传统ITO透明电极具有相对较高的电阻,当它应用在中等或大面积的电产品时,这方面是有问题的,降低了产品的反应速度。特别地,当它用作电致变色镜、显示装置等等的前电极或触摸屏板时,由于ITO透明电极相对低的反应速度,降低了变色和脱色的控制速度,或者降低了显示装置的触摸反应,因此,在降低使用者便利性方面是有问题的。
此外,由于在大面积设备(如智能窗或显示设备)中安装面积逐渐增加,用于电极控制的端子的尺寸和数量增加,相应地,驱动电路单元的端子的数量也增加。因此,制造工艺变得复杂并且生产成本增加,在这方面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方面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改善ITO透明电极柔性的电极板。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一种能够使ITO很容易地应用于大面积产品的电极板。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外一方面可以提供一种电致变色板、电致变色镜及使用包含ITO的上述电极板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一种电极板可以包括:透明电极层;在所述透明电极层上的金属网格图案;绝缘层,该绝缘层设置在所述透明电极层的上部与所述金属网格图案之间;以及在所述金属网格图案和所述绝缘层上的基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电极层可以是ITO(铟锡氧化物),可以具有或以下的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网格图案的厚度范围可以为0.1到5μm。优选地,所述金属网格图案的厚度范围可以为0.1到3μm。更优选地,所述金属网格图案的厚度范围可以为0.1到1μ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网格图案的图案组件的宽度范围可以为0.1到10μm。优选地,所述金属网格图案的图案组件的宽度范围可以为1到7μm。更优选地,所述金属网格图案的图案组件的宽度范围可以为2到5.3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伊诺特有限公司,未经LG伊诺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60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