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过充阻燃电池电解液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74938.7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8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彬;薛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春金晖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7 | 分类号: | H01M10/0567 |
代理公司: | 宜春赣西专利代理事务所 36121 | 代理人: | 朱兵 |
地址: | 336000 江西省宜***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电池 电解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电解液,特别是一种防过充阻燃电池电解液。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以及空间技术等的迅猛发展,二次电池在容量、循环寿命、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锂离子电池因本身内部材料性能活泼,当电池过充电时碳电极表面易析出金属锂结晶而引起短路、热失控等,因而给电池、特别是动力电池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是锂电研究的重点之一。防过充的联苯及环己基苯化合物已经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常规用添加剂。但联苯和环己基苯副作用也比较明显,比如增加锂离子电池的内阻,降低电池的循环性能。
引入三联苯以及氢化三联苯化合物,如氢化三联苯在世界上公认一种热稳定性好,凝固点低(-30℃),无毒,无臭,无公害,不污染环境,可在(-10~350℃)温度范围内长期液相使用的高温热载体。氢化三联苯兼有联苯、环己基苯功能基团,三联苯比联苯多一个基团,提高电池耐压性能。与本发明的磷腈系阻燃剂协同作用,提高电池安全性能。
在提高锂电安全性能方面,添加一些高沸点、高闪点和不易燃的溶剂可改善锂电池的安全性。氟代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闪点、不易燃等特点,将其加入到有机电解液中有助于改善电池在受热、过充放电等状态下的安全性能。但能够选用的价格合适的添加剂比较少。
传统的卤系阻燃剂在燃烧时发烟量大,并产生有毒气体,除氟外其它卤系比较少适合锂电需求;无机阻燃剂燃烧时发烟量很低,且不产生有毒气体,但添加量较大,常会影响制品的物性和机械性能,不适合溶解在锂电电解液中,或者不适合锂电引入杂质需求;磷系阻燃剂发烟量小,但大多为低分子量的磷酸酯,通常为液体,挥发性大,耐热性不高;氮系阻燃剂单独使用时,阻燃效果较差。当氮系阻燃剂与磷系阻燃剂复配或同时含有N-P的化合物作阻燃剂时,由于N-P的协同作用,显示出良好的阻燃性能,其发烟量小,可自熄,不产生有毒气体。
N-P系阻燃剂复配使用时,磷腈热分解时吸热是冷却机理,首先是N系阻燃剂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与P系阻燃剂分解生成的焦磷酸保护膜形成磷一碳泡沫隔热层。其次是磷的氧化物与氮的氧化物形成一种与焦化炭结成的浆糊状覆盖物,中断燃烧的连锁反应。在磷腈阻燃物受热时放出CO2、NH3、N2、H20等气体,阻断了氧的供应,实现了阻燃增效和协同的目的,且聚合物燃烧时有PO·形成,它可与火焰区域中的H·、HO·自由基结合,起到抑制火焰的作用,这是终止链反应机理。
目前市场上,还未有N-P系阻燃剂及其复配物,应用于锂电池及其电解液方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过充阻燃电池电解液,在其电池的电解液配方中,添加功能添加剂,作为固体电解液界面(SEI膜)层的组分,提高电解液的防过充性能, 提高阻燃性能,从而解决锂电池的安全问题。且不影响电池高低温及循环性能,具有良好的防过充性能和阻燃作用。
本发明一种防过充阻燃电池电解液,包括非水有机溶剂、锂盐、成膜及防过充添加剂,其特征是:还包括功能添加剂,所述功能添加剂的分子式为:
上式中,R1-R6可以是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烷基、烷氧基、卤代烷基、卤代烷氧基、烯烃基、卤代烯烃基、苯基、卤代苯基、联苯基、卤代联苯基、卤代三苯基、酯基、氰基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卤素选自氟或氯;优选为氟。
本发明所述功能添加剂占所述电解液的质量百分比为0.05-15wt%。
本发明所述的防过充阻燃电池电解液,其特征是所述电解液包括1)70-90wt%的有机溶剂,2)8-20wt%的锂盐,3)0.05%-15wt%的添加剂。
本发明所述功能添加剂优选为碳酸亚乙烯酯、氟代碳酸乙烯酯、碳酸乙烯亚乙酯、联苯、环己基苯、三联苯、氢化三联苯、1,3-丙烷磺酸内酯、1,3-丙烯磺内酯或磷睛衍生物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本发明所述功能添加剂进一步优选为三联苯、氢化三联苯、磷腈及其衍生物。
本发明所述的防过充阻燃电池电解液,其所述锂盐为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双草酸硼酸锂、二氟草酸硼酸锂、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六氟砷酸锂、高氯酸锂、三氟甲基磺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春金晖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宜春金晖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49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性能石墨烯基镍氢动力电池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释放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