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发小麦亲缘物种特异分子标记的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73529.5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3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亓增军;李晨旭;刘志涛;庄丽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C12N15/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发 小麦 亲缘 物种 特异 分子 标记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物遗传育种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开发小麦亲缘物种百萨偃麦草特异分子标记的标记引物和方法,及该标记引物和方法的应用。
背景技术
小麦亲缘物种中蕴含丰富的有利基因,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技术是转移和利用小麦亲缘物种有利基因的主要途径。小麦亲缘物种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有助于加快外源染色体中的有益基因向小麦转移和利用。
基于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分子标记具有简单、有效和经济的特点,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小麦亲缘物种基于PCR的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是利用小麦中已经开发的标记直接在亲缘物中通过扩增筛选,获得小麦亲缘物种特异标记(见参考文献:陈华锋,钱保俐,庄丽芳,陈全战,冯祎高,裴自友,亓增军,陈佩度,刘大钧.普通小麦中国春-百萨偃麦草异染色体系的分子标记分析.作物学报,2007,33:1232-1239;Zhang J-Y,Li X-M,Wang Richard R.-C.,Cortes A.,Rosas V.and A.Mujeebi-Kazi.Molecular cyto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Eb-genome chromosomes in Thinopyrum bessarabicum disomic addition lines of bread wheat.Plant Sci,2002,163(1):167-174);二是利用已经公开发表的小麦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序列,通过比对分析,然后根据保守性区段设计引物扩增可变区开发的物种特异标记(Daniel J.Mullan,Amanda Platteter,Natasha L.Teakle,Rudi Appels,Timothy D.Colmer,Joseph M.Anderson,and Michael G.Francki,EST-derived SSR markers from defined regions of the wheat genome to identify Lophopyrum elongatum specific loci.Genome,2005,48:811-822);三是基于基因组测序为基础开发的物种特异标记(见参考文献:陈士强,秦树文,黄泽峰,戴毅,张璐璐,高营营,高勇,陈建民.基于SLAF-seq技术开发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作物学报,2013,39(4):727-734)。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通过转录组测序可以迅速获得小麦亲缘物种大量的基因EST序列,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小麦基因组序列数据的公布,通过比对分析可以从小麦亲缘物种的转录组序列中筛选获得这些物种特异的EST序列,从而为设计该物种特异分子标记提供了可能。但是,经过检索,并没有发现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小麦亲缘物种百萨偃麦草的特异分子标记进行筛选研究。而百萨偃麦草由于具有强耐盐、磷高效、抗病、分蘖强等多种优良性状,如果能利用其基因进行小麦改良,对拓展栽培小麦遗传基础、培育高产耐逆品种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开发小麦亲缘物种百萨偃麦草特异分子标记的标记引物和方法,为接下来其他小麦亲缘物种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指导。
同时,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标记引物和方法获得百萨偃麦草特异分子标记,为将百萨偃麦草的优良基因向小麦转移提供便利。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开发小麦亲缘物种百萨偃麦草特异分子标记的标记引物,其序列如下所示:
1)lfz1725:上游引物TGGCTTTGTCATTGCCAGT;下游GCCATAACGGAGATCTGGAG;
2)lfz1728:上游引物CGCAGTCAAATCAAATGGAA;下游引物CTCCAGCTCGACGGAAGC;
3)lfz1730:上游引物TTGAACCCCGACTTTTTCAG;下游引物ATGTACCTCACCTCCCATGC;
4)lfz1731:上游引物CGCGATGAATAGTTTGAGCA;下游引物GACAGCGAATTTGGAGAAGC;
5)lfz1743:上游引物GATGTGTTTGTGCAGGTTGG;下游引物TGGGTTCAGGGAAGGATAT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35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灌溉管药水混合装置
- 下一篇:可连续培养的超大规模生物滤池除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