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行主动降噪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73431.X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9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11/178 | 分类号: | G10K11/178;H04M1/19 |
代理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 代理人: | 齐洁茹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行 主动 装置 方法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行主动降噪装置、方法及移动 终端。
背景技术
在通信领域,经常会遇到高噪声的环境,噪声对语音通信的影响是致命的。 因为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出现语音被噪声掩蔽,造成信噪比严重下降,从而导 致语音的可听度及清晰度下降。
主动降噪技术最早作为一种新技术用于军事通信上。在主动降噪出现之前, 只能是采取被动降噪的方式,即用整个耳罩将左右耳朵包住,同过耳罩的隔声 特性,及在耳罩内增加吸音海绵,来降低到达人耳的噪声。但这种方法只能降 低高频,对低频的声音降噪不大。主动降噪技术出现后,出现了各系列的有源 降噪头戴。
最早降噪原理包括两种:一种是前馈降噪,一种是反馈降噪。具体是通过 装置在耳罩内部的麦克风来采集人耳附近的背景噪声大小,通过电路产生一种 相位相差180度的反向噪声,喇叭放出后与背景噪声进行声干涉叠加,从而有 效的降低背景噪声信号大小。其好处是:在提高的通话质量的同时保护了人耳, 避免了人耳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造成的听力损伤。主动降噪作为一种新 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渐由军用转向民用领域。
目前手机上存在的降噪技术,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手机发送方向的话音质 量,即通常意义上的双麦克降噪技术。该技术把着重点放在了如何在噪声环境 比较差的地方(如办公室、餐馆、大街等公共场所),提高上行话音的信噪比,从 而让通话的另一端听音更清晰。
但我们知道手机通话时还有一种现象,即在嘈杂的环境下听不清楚对方的 声音,即使你将听筒音量调整到最大,调整各种角度,你依然听的比较模糊。 我们知道不能通过一味的提高听筒的电信号大小,来提高音量,这样增加了烧 坏听筒的风险。市场上的手机都一致性忽略了噪声对本地通话者的听觉影响, 未取得关注。目前为止市场上未有具有下行主动降噪的手机面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行主动降噪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 中智能移动终端不能滤除本地通话噪音,影响通话质量的问题。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下行主动降噪装置,包括:
第一声波采集器,用于采集环境噪声信号,得到参考信号,并将所述参考 信号输出至自适应控制器;
自适应控制器,用于基于接收的参考信号,计算用以实施声波抵消的次级 信号,并基于接收到的误差信号,正向或反向调整次级信号的幅值及相位;
次级声场发射器,用于将自适应控制器调整后的次级信号以声波形式发出;
第二声波采集器,用于采集环境噪声信号和次级声场发射器发出的次级信 号,将二者进行叠加,得到误差信号后输出至自适应控制器。
可选地,本发明所述装置中,所述第一声波采集器,还用于检测当前环境 噪声是否达到设定的阈值,若是,则将得到的参考信号输出至自适应控制器; 否则,判定当前无需降噪处理,结束。
可选地,本发明所述装置中,所述自适应控制器,具体用于采用预置的XLMS 自适应算法,计算次级信号以及调整次级信号的幅值及相位。
可选地,本发明所述装置中,所述自适应控制器,具体包括:
A/D转换单元,用于将自适应控制器接收到的参考信号和误差信号进行模 数转换后输出至DSP;
DSP,用于基于接收的参考信号,计算用以实施声波抵消的次级信号,并基 于误差信号,正向或反向调整次级信号的幅值及相位;
D/A转换单元,用于将调整后的次级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后输出至功放单元;
功放单元,用于将次级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处理后输出至次级声场发射器。
可选地,本发明所述装置中,所述第二声波采集器以无限靠近于次级声场 发射器的原则进行布设;所述第一声波采集器、第二声波采集器的器件类型为 麦克风。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内集成有本 发明所述的下行主动降噪装置。
依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下行主动降噪方法,包括:
步骤1,采集环境噪声信号,得到参考信号;
步骤2,基于所述参考信号,计算用以实施声波抵消的次级信号;
步骤3,利用当前得到的误差信号,正向或反向调整次级信号幅值及相位;
步骤4,将调整后的次级信号以声波的形式发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34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类人工繁殖亲本控制网
- 下一篇:一种野鸡养殖支架笼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