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锅炉外爆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73345.9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6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兴森;郝卫东;董信光;崔福兴;刘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3M11/00 | 分类号: | F23M1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锅炉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锅炉外爆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固态排渣燃煤锅炉一般采用湿式除渣工艺,在锅炉炉膛底部设置捞渣机,捞渣机内保持一定的水位,锅炉底部的水封插板插入捞渣机的水槽中达到一定的深度,阻止炉底冷风漏进锅炉,使锅炉燃烧空间与炉底的开放空间隔绝。炉内燃烧生成的炉渣落入水槽中后被迅速冷却,再由捞渣机的刮板拖出水面,输送到指定位置,从而保证了锅炉的连续安全运行,其结构如图1所示。
但是,在某些燃烧异常的情况下,炉内燃烧空间会出现大幅度的压力变化,有时炉内压力会达到3000Pa以上,如果炉内压力与环境压力的差值过大、持续时间过长会造成炉墙的损坏,出现“外爆”,导致设备的剧烈损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防止锅炉外爆的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在炉膛内外出现较大差压时,迅速使炉内与炉外大气环境连通是避免形成过大差压,避免造成设备损坏的有效途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锅炉外爆的系统,包括炉膛、水封插板、捞渣机和放水系统,其中,炉膛下端固定水封插板,捞渣机设置于水封插板下端,捞渣机上设置有放水系统,放水系统包括放水阀、控制器和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监测装置的测压点设置在炉膛内侧,传压管连接压力测点和压力检测装置,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炉膛内的压力,并将检测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放水开关,放水开关设置于捞渣机的放水管道上。
所述放水开关连接排水管。
所述水封插板的末端高于放水管道在捞渣机上开孔的位置。
所述放水开关设置于放水管道上。
所述控制阀的设定值为1000-1300pa。
一种基于上述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为:压力监测装置检测炉膛内的实时压力,当炉内压力超过设定值时,控制阀打开放水开关,当压力恢复正常范围后,放水开关关闭,水槽重新蓄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在炉内压力与环境压力的差值达到预定值时,系统所带有的压力开关动作,放水开关自动打开,水面下降,炉内空间与炉外大气环境连通,压力达到平衡,有效保护炉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封插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固态排渣燃煤锅炉一般采用湿式除渣工艺,在锅炉炉膛底部设置捞渣机,捞渣机内保持一定的水位,锅炉底部的水封插板插入捞渣机的水槽中达到一定的深度,阻止炉底冷风漏进锅炉,使锅炉燃烧空间与炉底的开放空间隔绝。炉内燃烧生成的炉渣落入水槽中后被迅速冷却,再由捞渣机的刮板拖出水面,输送到指定位置,从而保证了锅炉的连续安全运行。
但是,在某些燃烧异常的情况下,炉内燃烧空间会出现大幅度的压力变化,有时炉内压力会达到3000Pa以上,如果炉内压力与环境压力的差值过大、持续时间过长会造成炉墙的损坏,出现“外爆”,导致设备的剧烈损毁。
在炉膛内外出现较大差压时,迅速使炉内与炉外大气环境连通是避免形成过大差压,避免造成设备损坏的有效途径。为实现炉内与炉外的迅速有效连通,本发明提出了把水封的水迅速放出的技术方案。
如图2所示,为实现水封的迅速放水,可在捞渣机上设置迅速放水系统,在炉内压力与环境压力的差值达到预定值时,系统所带有的压力开关动作,放水阀自动打开,水面下降,炉内空间与炉外大气环境连通,压力达到平衡,起到保护设备的作用。
如图3所示,压力开关监测炉内的实时压力,当炉内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控制打开放水阀;当压力恢复正常范围时(±100Pa或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时关闭放水阀,水槽重新蓄水。由于大型锅炉一般都设有压力保护(到达动作压力时切除燃料),其保护动作值一般为2000Pa到3000Pa,所以开启水封放水的炉内压力设定值可以设置为1000Pa,以起到缓冲压力变化、保护锅炉设备的作用。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33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全自动螺旋接地极安装装置
- 下一篇:电源线接线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