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散元爆堆形态模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72310.3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9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严鹏;周旺潇;卢文波;陈明;周创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胡艳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散 元爆堆 形态 模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中爆破数值模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散元爆堆形态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爆破中爆堆形态模拟是爆破数值模拟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发展,适用于离散元的数值模拟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爆破的有力工具。离散元将不连续面看作离散块的边界条件,可以模拟大变形,允许离散块间的相对运动,并且不需要满足位移连续和变形协调条件,非常适用于爆堆形态模拟。
模拟爆堆形成过程时,需要将完整岩体预先离散为数目众多的离散块。所以,确定离散块的块度是爆堆形态模拟的基础。传统的离散元爆堆形态模拟方法中是将岩体模型离散为大小均匀的离散块,而离散块的预设块度的取值依靠经验或重复试验确定。因此,传统离散元爆堆形态模拟方法无法体现爆破本质,不仅工作量大,而且爆堆形态模拟的准确性也不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客观、更高效的离散元爆堆形态模拟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离散元爆堆形态模拟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1,将完整岩体的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赋给人工节理的法向刚度和和切向刚度;
步骤2,针对完整岩体模型,采用Harries爆破模型预测距炮孔中心不同距离处各点的预测爆破块度;
步骤3,将完整岩体模型划分区域,以各区域中所有点的预测爆破块度的平均值为该区域离散块的预设块度;
步骤4,根据各区域离散块的预设块度设置人工节理,并将人工节理设为倾斜正交,采用离散元法对完整岩体模型进行离散;
步骤5,采用离散元法对离散后的完整岩体模型进行爆堆形态模拟。
上述步骤2进一步包括子步骤:
2.1根据岩体属性和炸药属性,采用Harries爆破模型获得炮孔壁上应变K;
2.2根据炮孔壁上应变K,采用Harries爆破模型获得距炮孔中心不同距离处任意点的切应变ε;
2.3根据任意点切应变ε和岩体的动态极限抗拉应变T,采用Harries爆破模型获得爆破后距炮孔中心不同距离处的径向裂缝条数N;
2.4以距炮孔中心R处的相邻径向裂缝间距离为距炮孔中心距离R处各点的预测爆破块度L。
作为优选方案,将步骤4获得的模拟结果与实际获得的爆堆形状和爆破块度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调整完整岩体模型划分的区域数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基于岩石爆破的内在机理预设离散块的块度,相比传统方法更客观、更符合工程实际,能显著提高爆堆形态模拟的精准度。
(2)采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离散块数量更少,仅有传统方法获得的离散块数量的一半,因此,可大幅减少模拟的运算时间和资源占有,显著提高爆堆形态模拟效率,应用前景广阔。
(3)操作简单,采用Excel即可实现本发明,可有效减少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完整岩体模型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完整岩体模型划分区域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完整岩体模型的离散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首先将完整岩体的力学参数值赋给人工节理的力学参数,保证人工离散化不影响岩体的力学性质;然后,根据哈里斯爆破理论计算岩体模型各处的预测爆破块度;依照数值计算需要将模型分区,以各区内的平均爆破块度作为离散块体的块度;最后,可根据爆堆模拟的结果来修正预设块度或模型分区。
本发明具体流程图见图1,下面将结合图1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方法步骤。
步骤1,在离散元程序中为人工节理的力学参数赋值,将完整岩体的力学参数值赋给人工节理的力学参数,例如,将完整岩体的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赋给人工节理的法向刚度和和切向刚度,以保证人工离散化不影响岩体的力学性质。完整岩体的力学参数值指爆破模拟参数,根据工程资料获得。
步骤2,基于Harries爆破模型(哈里斯爆破模型)预测离散块的块度。
本发明将预测爆破块度作为离散完整岩体模型的根据,针对完整岩体模型采用Harries爆破模型预测距离炮孔中心R处的爆破块度,具体如下:
(1)计算炮孔壁上应变K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23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头戴式精神分裂症辅助诊断装置
- 下一篇:血压量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