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智能终端下转发应用程序内流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71861.8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44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洪珂;杨淑有;连涵生;陈鸿;邹爽;张明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8 | 分类号: | G06F9/44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智能 终端 转发 应用程序 流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下转发应用程序内流量的方法,适用于安卓操作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一代码重写工具包读取应用程序的字节码文件;在该代码重写工具包检索该字节码文件中与一个或多个网络请求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字节码;在该代码重写工具包从一软件开发工具包中提取与各第一字节码对应的第二字节码,并以各第二字节码替换各第一字节码;以及将各第二字节码返回给该打包程序,从而使该打包程序使用重写的各第二字节码生成应用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互联网领域,尤其是涉及移动智能终端下转发应用程序内流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智能终端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终端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便携式设备。常见的移动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得益于其高度的便携性,移动智能终端正在成为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电子设备。
移动智能终端被使用的最多的功能之一是访问互联网,这正在取代通过台式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访问互联网的传统方式。在这种背景下,希望移动智能终端也具有以往仅在台式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上实现的各种网络服务,例如网络代理服务。
网络代理服务允许一个网络终端(一般为客户端)通过这个服务与另一个网络终端(一般为服务器)进行非直接的连接。代理服务有利于保障网络终端的隐私或安全,防止攻击,同时可以缓存源服务器的内容,降低源服务器的负载压力。
目前移动智能终端中的应用程序上使用代理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CNAME方法:CNAME指别名记录(也被称为规范名字),这种记录允许将多个名字映射到同一台计算机。可以通过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将域名映射到代理服务器的地址。这一方法的缺点是仅限HTTP/HTTPS协议,且该方法在配置后会有一定的延迟时间,无法立即生效。
2、APN方法,通过配置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来引导流量。这一方法的缺点是配置了APN的移动智能终端上所有的应用程序都会被迫使用所配置的代理服务器,安全性低。
3、代码控制:应用程序开发者直接在代码中对应用程序的各个网络请求进行代理设置,将流量发送到代理服务器。这一方法的缺点是代码改动量大,复用程度低,且在有些操作系统(例如Google公司的Android系统)中,这种方式不适用于已经编译完成的第三方应用程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下转发应用程序内流量的方法,其能够在Android这样的操作系统中让已经编译完成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实现代理设置。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下转发应用程序内流量的方法,适用于安卓操作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一代码重写工具包读取应用程序的字节码文件,该应用程序的字节码文件由该应用程序的打包程序在导出应用包时获取;
在该代码重写工具包检索该字节码文件中与一个或多个网络请求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字节码;
在该代码重写工具包从一软件开发工具包中提取与各第一字节码对应的第二字节码,并以各第二字节码替换各第一字节码;以及
将各第二字节码返回给该打包程序,从而使该打包程序使用重写的各第二字节码生成应用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代码重写工具包具有一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含各第一字节码的匹配信息,该代码重写工具包根据该配置信息检索需要重写的各第一字节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打包程序被配置一Java代理(javaagent)参数,该Java代理参数的文件存储目标为该代码重写工具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18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