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温餐桌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470112.3 | 申请日: | 2014-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8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 发明(设计)人: | 肖忠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成炭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B31/02 | 分类号: | A47B31/02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2643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餐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温餐桌。
背景技术
吃饭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餐桌成为人们生活必需用品之一。一个家庭里一般有3-5人或更多人口所组成,这些人通常是共用一个餐桌在一起就餐。由于家庭组成的人口结构年龄等不一,所以,每个家庭成员回家吃饭的时间就不能统一。由于吃饭前后时间相差较长,给做饭的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做的太早,晚回来的人吃饭时饭菜已经凉了,做的太晚,早回来的人就要忍受很长时间的饥饿,有时还会因太饿而吃一些零食,不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身体健康,尤其对于孩子,不利于其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一般家庭都以孩子上学和放学时间为吃放时间。学生早回来早吃饭,晚回来晚吃饭,上下班的大人的吃饭时间只能随着学生的时间变化。
此外,在我国多处地区都存在季节温差。尤其在寒冷的东北和华北除夏季之外,均在较冷天气。尤其在冬季零下几度至几十度时,不能在就餐按时回来的人对做饭的和晚回来吃饭的就有些苦不堪言。把饭放在锅炉继续加温等待或用电饭煲保温,饭还可以,菜就无法享用原有的味道了,有时候不是凉了就是干锅了,不仅浪费了能源,加大了家庭开支,还增加了做饭人的负担。
如何能创设一种可自动加热饭菜且饭菜口味基本不变的保温餐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温餐桌,使其可自动对饭菜加温,从而克服现有的餐桌无法对饭菜加热、回家晚的人只能吃凉菜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温餐桌,包括桌面、电发热体及加热电源,所述的桌面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电发热体,电发热体内设有加热线圈,加热线圈与加热电源连接,电发热体上还设有保温罩,所述的电发热体由碳纤维或氧化纤维制成,所述的加热线圈与加热电源之间连接有温度控制开关,所述的温度控制开关安装在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保温罩的内侧也安装有电发热体,保温罩外也设有温度控制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的碳纤维或氧化纤维采用织布或无纺布制造工艺编织而成。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采用在吃饭桌台面或密封保温盖上增加自动化温控加温功能,解决家庭和宾馆饭菜及食物保温功能问题。本发明的加热电源可达到家电绝缘标准,采用安全电压,加温餐桌桌面,可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整,采用保温罩达到饭菜保温目的。采用此种方法,30小时耗电1度,节能环保,基本保证饭菜原味不变,厨师也不需要为吃饭人回来早晚而发愁。为了饭菜保温仍然需要看住菜锅火焰大小,不仅可满足新制造的饭桌,还可以应用于现有的家庭饭桌,均能收到同样效果。本发明将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的功能和效果,将大大提升健康与保健水平。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保温餐桌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保温餐桌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保温餐桌的保温罩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桌面,2为保温罩,3为电发热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温餐桌,包括桌面1、电发热体3及加热电源,所述的桌面1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电发热体3,电发热体3内设有加热线圈,加热线圈与加热电源连接,电发热体3上还设有保温罩2,所述的电发热体3由碳纤维或氧化纤维制成,加热线圈与加热电源之间连接有温度控制开关,所述的温度控制开关安装在凹槽内。
较优的,所述的保温罩2的内侧也安装有电发热体,保温罩外也设有温度控制开关。
所述的碳纤维或氧化纤维采用织布或无纺布制造工艺编织而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成炭谷有限公司;,未经荣成炭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01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