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造槽机施工槽身混凝土浇筑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70035.1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8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厚贵;贾志营;王章忠;陈谋建;庞文占;崔玉松;周炼钢;候明印;黎学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5/02 | 分类号: | E02B5/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黎泽洲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造槽机 施工 混凝土 浇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型输水渡槽施工领域,特别是可用于水工及公路桥涵混凝土机械化施工领域的一种造槽机施工槽身混凝土浇筑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大型薄壁U型渡槽机械化混凝土浇筑,其特点为钢筋钢绞线布置密集,且高强度混凝土粘聚性强、流动性及扩散度差,要求下料点布置密集、下料点转移快速、混凝土浇筑过程连续。如果采用通常的方法浇筑——混凝土拖泵、布料机和溜筒送料入仓,下料点布置受到极大的限制,下料点转移缓慢,混凝土极易发生堵管现象,难以保证槽身混凝土浇筑连续性,混凝土拌和物骨料易分离,这样不仅严重影响槽身混凝土浇筑质量,且极大的影响工期。且对于U型渡槽反弧段极易产生气泡问题,影响混凝土内壁外观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造槽机施工槽身混凝土浇筑方法, 可以解决混凝土粘聚性强,扩散度及流动度差,下料困难等情况,提高了浇筑速度,加快了工期,且保证了混凝土外观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造槽机施工槽身混凝土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在待浇筑槽体上、下游稳定架设汽车泵,单台汽车泵配置多台混凝土罐车进行混凝土浇筑供料;
二、底板浇筑;
三、反弧段浇筑;
四、直墙段及翼板浇筑;
通过上述步骤实现大型造槽机施工槽体混凝土浇筑。
汽车泵架设地基稳固且有足够支撑空间,架设位置保证汽车泵移动半径,满足浇筑要求。
槽体混凝土浇筑前将第一支腿向下收低150-230mm,使内模向上抬10-20mm,待底板混凝土浇筑至底部过流面7-15cm位置时安装底模。
浇筑底板时,先浇筑槽体两端钢筋密集的端部,再由跨中向两端均匀对称下料。
浇筑反弧段时,从下往上均匀对称从反弧段的每一个下料窗口分多层下料,保证振捣密实,确保槽身内壁混凝土浇筑密实光滑。
浇筑过程中,在进行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的同时,相应部位采用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捣。
单层下料厚度在25-35cm。
浇筑直墙段及翼板时,从槽体壁顶分多层下料,单层下料厚度为40-50 cm。
待反弧段混凝土浇筑超过第二排下料窗口时,将内梁第一支腿向上顶升220-280mm,内模向下挤压2-3cm,以消除造槽机外模及内模上浮形成的空腔。
槽身左右两侧对称下料,振捣密实,保证沉降一致;
直墙段浇筑从槽体壁顶下料时,振捣方式采用插入式振捣。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造槽机施工槽身混凝土浇筑方法,通过采用2台47m混凝土汽车泵同侧上下游布置进行槽身混凝土浇筑,下料点转移快,混凝土流动性加强,可连续进行浇筑。同时,在反弧段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与附着式振捣器同时振捣,可加大振捣密实度,且通过调节内主梁第一支腿,通过使内主梁变形进而使内模向下挤压的方法,解决造槽机外模沉降及内模上浮引起的空腔,避免形成挂帘,确保槽身内壁混凝土浇筑密实光滑。因此本发明的方法不仅提高了浇筑速度,加快了工期,且保证了混凝土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槽体横截面示意图,图中显示了混凝土下料分层布置图。
图2为本发明中内模下料窗口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调整外模和内模变形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造槽机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第一槽墩1,第二槽墩1',第三槽墩1'',第一支腿2,内主梁3,第二支腿4,外主梁5,锁紧装置6,联系梁7,第三支腿8,第四支腿9,轨道10,内模11,外模12,槽体13,下料窗口14,底板D,反弧段F,直墙段Z,翼板Y。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中,一种造槽机施工槽身混凝土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在待浇筑槽体上、下游各稳定架设一台47m汽车泵,单台汽车泵配置3台8m3混凝土罐车进行混凝土浇筑供料;汽车泵及混凝土罐车在图中未示出。
汽车泵架设地基稳固且有足够支撑空间,架设位置保证汽车泵移动半径,满足浇筑要求。
二、底板D浇筑;槽身底板混凝土方量约183.7m3,端部厚为147cm,跨中厚为100cm,槽身底板分3层铺料,参见图1中D1-D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00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