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细胞导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69951.3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77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吴瑞芳;汤惠茹;王国平;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万商天勤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79 | 代理人: | 王志明 |
地址: | 51803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细胞 导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细胞导入装置,所述导入装置包括中空的外套管、中空的针芯和中空的导管;外套管上设有可沿外套管外壁一侧上下移动的游标,外套管外壁的另一侧设有突出于外壁表面的数字刻度标记,游标移动至数字刻度标记处时旋转游标使游标固定于数字刻度标记之间或其上;针芯的头端设有尖刺部,针芯尾端连接第一注射器接口的一端,针芯完全插入外套管的中空部时尖刺部露出两毫米;导管的近端连接第一注射器接口的另一端,导管的远端连接第二注射器接口。本发明干细胞导入装置能准确地将干细胞导入子宫内膜的基底层,从而使患者受损的内膜得以修复,改善生殖功能,治疗内膜疾病,本发明干细胞导入装置操作简便、经济实用,便于临床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细胞导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将干细胞或药物导入子宫内膜基底层的导入装置。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是人体中增长最为活跃的器官,分为功能层和基底层,前者随月经周期中雌、孕激素变化发生增殖与分泌改变;后者则于月经期内膜脱落后修复创面、增生形成新的功能层。月经期子宫内膜创面的这一修复过程的源动力是定位在内膜基底层的干细胞。以往认为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损伤与破坏为不可逆病变,可致患者闭经和不孕。动物实验将干细胞注射到子宫肌层与内膜相交处,可见损伤部位有新的内膜形成。干细胞作为具有自我复制与定向分化能力的多能细胞,打开了人类疑难病症治疗的新思路。在妇产科领域对子宫内膜过薄、内膜病变或损伤等临床难症,采用干细胞局部导入是改善内膜局部环境、促使内膜修复的全新治疗手段,临床上需要解决将干细胞导入到内膜基底层的方法,然而,如何将干细胞送达病损部位是尚未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干细胞导入装置,所述干细胞导入装置能准确地将干细胞导入子宫内膜的基底层,从而使患者受损的内膜得以修复,改善生殖功能,治疗内膜疾病,所述干细胞导入装置操作简便、经济实用,便于临床推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干细胞导入装置,所述导入装置包括中空的外套管、中空的针芯和中空的导管;
所述外套管外壁的一侧设有可沿所述外套管外壁上下移动的游标,所述外套管外壁的另一侧以所述外套管顶端为零点向下设有突出于外壁表面的数字刻度标记,所述游标移动至所述数字刻度标记处时旋转所述游标使所述游标固定于所述数字刻度标记上;
所述针芯的头端设有尖刺部,所述针芯尾端连接第一注射器接口的一端,所述针芯完全插入所述外套管的中空部时所述尖刺部露出所述外套管两毫米;
所述导管的近端连接第一注射器接口的另一端,所述导管的远端连接第二注射器接口。
本发明干细胞导入装置使用方法为:(1)先用探针探测宫腔深度,再将探针与外套管比对,按探针探测到的宫腔深度来移动游标至相应数字刻度标记处,再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º~180º旋转游标,使游标固定于数字刻度标记之间或数字刻度标记上;(2)将针芯插入外套管的中空部,后退针芯使尖刺部完全退至外套管的中空部内,再经宫颈口置入外套管至宫腔内,针芯尾端通过第一注射器接口与导管近端相通,导管远端连接的第二注射器接口上连接装有干细胞液或药液的注射器;(3)游标达宫颈外口处,外套管的顶端恰好触及宫底,固定外套管,上推针芯使针芯完全进入外套管,此时尖刺部刺入子宫壁两毫米,推入少许干细胞液,退出针芯后,分别向宫腔的左、右宫角方向及前后壁移动外套管,固定外套管,再次上推针芯使尖刺部刺入子宫壁两毫米并注入干细胞液,如此子宫壁内多点注射细胞液。本发明干细胞导入装置控制针头刺入子宫壁两毫米,此深度恰为子宫肌层与内膜交界层面,即子宫内膜基底层位置所在,经多点注射,导入内膜基底层附近的干细胞存活,在局部环境因素作用下发挥分化潜能,形成内膜腺上皮与间充质细胞,同时各注射点新增殖的细胞向周围蔓延,连接成片即为新形成的子宫内膜功能层。
优选地,所述外套管为顶端圆钝光滑的直管。外套管的顶端圆钝光滑,使外套管置入宫腔内时不易损伤宫腔粘膜组织;外套管为直管,适合于水平位的子宫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99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