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468623.1 | 申请日: | 2014-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8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俊贤 |
| 主分类号: | A61K36/704 | 分类号: | A61K36/704;A61P25/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由为蚯疽草、盒子草、廊茵为原料制成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生活自理能力的障碍和精神行为的异常。AD患者脑的典型病理特征为:老年斑的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神经细胞的大量死亡。统计结果显示,65岁以上老人中有约10%,85岁以上老人中有50%患有该病。因此,不应把AD看作是正常的衰老过程,它是一种进行性、不能治愈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AD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根据其病理生理特点,很多方法可改善AD患者的记忆和认知功能,阻止或延缓发病及疾病进展。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很多因素在A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淀粉样蛋白形成、沉积和毒性的研究,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抑制剂的研究,免疫疗法以及中医传统药物、神经营养素的使用等等,使AD的治疗前景出现一线曙光。AD的防治研究任重道远,寻求有效、安全的治疗AD的方法将促使科研人员在阿尔茨海默病这一困扰人类多年的顽疾上面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发明人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出了治疗AD有效方药,经实验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蚯疽草1~2,盒子草1~2,廊茵1~2。
该药物组合物优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蚯疽草1,盒子草2,廊茵1。
该药物组合物优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蚯疽草2,盒子草1,廊茵2。
该药物组合物优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蚯疽草1,盒子草1,廊茵1。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采用药学中常规的制药方法制备成片剂、丸剂、硬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取干燥的蚯疽草、盒子草、廊茵,混合,加入5~15倍量的水煎煮2~4次,每次0.5~2小时,提取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辅料,混匀,装入硬胶囊,即得。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可用于制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还可用于制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的蚯疽草为菊科鱼眼草属植物鱼眼草Dichrocephala auriculata(Thunb.) Druce[Ethulia auriculata Thumb.]的全草;盒子草为葫芦科盒子草属植物盒子草Actinostemma tenerum Griff.[A. racemosum Maxim. ex Cogn]的全草或种子;廊茵为蓼科蓼属植物刺蓼Polygonum senticosum(Meissn.)Franch. et Sav.[Chylocalyx senticosus Meissn.]的全草。
通过如下实验研究验证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实验例1:本发明药物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学习记忆和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实验动物 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重(180~200)g,由福建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1.2药品与试剂 本发明药物:取干燥的蚯疽草333g ,盒子草333g,廊茵333g,加10000mL水煎煮,煎煮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每毫升含生药1 g,备用;D-半乳糖(上海试剂二厂生产),胆碱酯酶活性测定试剂盒(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鹅膏覃氨酸(Ibotenic acid,IBO)由Sigma公司提供。
1.2实验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俊贤,未经吴俊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86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纹识别芯片的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硅通孔互连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