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缩机卡箍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68284.7 | 申请日: | 201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2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黄波;吴志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0 | 分类号: | F04C29/00;F04B4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液器 凹圆弧面 第二连接部 第一连接部 压缩机 卡箍支架 壳体 壳体外壁面 压缩机壳体 壳体外围 可分离地 圆柱弧面 预紧力 支承力 受力 贴合 弯管 围合 支架 施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机卡箍支架,用于压缩机与储液器间固定,包括第一连接部和安装在压缩机壳体上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可分离地连接;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凹圆弧面;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凹圆弧面;第一凹圆弧面和第二凹圆弧面围合于储液器壳体外围,与储液器壳体外壁面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卡箍支架与储液器壳体的接触面为圆柱弧面,从周向上向储液器壳体施加预紧力和支承力,有效改善储液器弯管处受力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机卡箍支架。
背景技术
空调整机厂对压缩机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除了以前基本的噪音振动测试以外还增加了储液器L管处的应力应变测试。前期就出现某款压缩机储液器L管应力应变超标的情况。现有的卡箍支架采用较薄的金属材质,卡箍支架与储液器壳体的外壁面部分接触,抱紧力不足,即便安装使用,储液器的弯管段也仍存在应力超标的问题。
申请号为201020137292.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压缩机储液器的固定结构,它包括一储液器支架和一卡箍,该卡箍的一端通过设置一小钩与储液器支架的一端相扣,另一端通过一自攻螺钉旋紧,使卡箍与储液器支架贴合固定连接,并通过卡箍的拉伸变形将储液器与储液器支架进行锁紧固定,固定结构还包括一垫设在储液器支架与储液器之间的附加支撑装置。但是该种固定结构仍然存在L管应力应变超标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改善储液器L管处受力情况的压缩机卡箍支架。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压缩机卡箍支架,用于压缩机与储液器间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和安装在压缩机壳体上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可分离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凹圆弧面;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凹圆弧面;所述第一凹圆弧面和第二凹圆弧面围合于储液器壳体外围,与储液器壳体外壁面贴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通过螺栓连接;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开设第一通孔,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分别开设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第二连接部侧与一螺母拧紧配合。
优选地,所述螺母压焊在压缩机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螺栓头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设有弹簧垫圈。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压缩机壳体的接触面为圆弧面;所述卡箍支架与储液器壳体的接触面为圆柱弧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呈两端扩口的M形,第二连接部的两扩口端之间的夹角为40°-60°。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结合面之间设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采用复合材料制作得到。
优选地,所述复合材料为长纤含量为10%-40wt%的PP材料。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卡箍支架是钢材,支架与储液器间的接触面小,近似两边的线接触,新结构支架采用柱面与柱面的接触方式,接触面积较之前有大幅的增加,另外,新方案采用双螺栓固定,而原方案仅单个螺栓固定,因此新方案的支撑作用更好,L管受力更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长纤含量为10%-40wt%的PP材料为制作材料,整套卡箍支架的成本比现有量产的卡箍支架的成本要低;与金属材料相比,复合材料更轻,可制作地更厚,具有较强的刚度和良好的抗冲击、抗断裂韧性;
(2)压缩机支架与壳体表面和储液器表面的接触面均为圆柱弧面,弧面与储液器表面贴合,使得卡箍支架与储液器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对储液器的支撑作用更好,从储液器壳体周向给予抱紧力,改善弯管处的受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82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