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泥基材料界面结合力增强剂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67598.5 | 申请日: | 201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1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亚;李波;刘朗;陈俊玲;李森兰;王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22/08 | 分类号: | C04B22/08;C04B24/04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时国珍 |
地址: | 47306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 基材 界面 结合 增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建筑领域的水泥基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水泥基材料界面结合力增强剂。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经常存在不同功能的水泥基(如混凝土)材料因施工时间的先后顺序不同引起两种材料之间结合力不足的问题。例如,在混凝土柱、梁或框架结构上抹灰,在整体浇注混凝土界面上抹灰,在墙面找平层上粘贴泡沫混凝土保温板等,均存在上述问题。即使对于免烧混凝土砖上的抹面层,若施工不当,也常常存在墙面的“空鼓”问题。而对于旧混凝土的修复或表面装饰,上述问题则显得更为突出。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发现有一种用于增强水泥基材料界面结合力的产品。
发明内容
为解决水泥基材料由于施工顺序不同致使两者间的表面结合力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泥基材料界面结合力增强剂,通过本产品处理后的水泥基材料,在其表面上施工另外的水泥基材料时,可以有效的增强两者的结合力,而施工和材料成本仅有少许增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泥基材料界面结合力增强剂,该增强剂为固含量0-98%的酸性物,且酸性物中的氢离子由酸离解常数大于10-3的强酸氢离子和酸离解常数小于10-3的弱酸氢离子构成,且弱酸氢离子的数量为氢离子总数的0-100%。
所述酸性物为磷酸、氟硅酸和硫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硼酸、草酸和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两种最佳配方,所述酸性物为磷酸或磷酸与柠檬酸的混合,且它们的弱酸氢离子的数量分别为氢离子总数的33.33%和36.51%。
用本发明处理原有水泥基表面时,用水将其稀释到质量固含量为0.1~5%,一般为1%。
本发明的技术原理为:
混凝土以水泥为胶结材料,而水泥凝结后的产物不外乎含有胶体二氧化硅、氢氧化钙以及氢氧化钙再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钙。混凝土中的骨料,包括石子、砂子、粉煤灰、钢渣等,在混凝土中(非骨料裸露表面),骨料也均被水泥凝结产物所披覆,水泥的凝结产物和某些非石英骨料(碳酸盐、粉煤灰、钢渣等)能被磷酸、硫酸、氟硅酸侵蚀,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Ca(OH)2 + H3PO4→Ca3(PO4)2
CaCO3 + H3PO4→Ca3(PO4)2 +CO2↑
Ca(OH)2 + H2SO4→CaSO4
CaCO3 + H2SO4→CaSO4 + CO2↑
Ca(OH)2 + H2SiF6 +H2O→CaF2 + CaSiO3(胶体)
CaCO3+ H2SiF6 + H2O→CaF2 + CaSiO3(胶体) + CO2↑
据此,用一定浓度的磷酸、氟硅酸、硫酸、或它们的混合酸,与其它有机或无机弱酸的混合液处理原有混凝土表面,磷酸、氟硅酸、硫酸可以有效更新接触表面并大幅度地增大新旧水泥基材料的接触面积;而弱酸则可以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两材料之间形成更多的化学键力,而氟硅酸还可以侵蚀含有石英成分的石子、砂子,生成硅酸钙胶体粘接能力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师范学院,未经南阳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75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