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元异构信息融合技术的微网智能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67048.3 | 申请日: | 2014-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1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万生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2S5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412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元 信息 融合 技术 智能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的监测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元异构信息融合技术的微网智能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分布式发电,是相对于传统的集中式供电方式而言,通常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分散存在、可方便获取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沙能等)和不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天然气),以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Generation,DG)的形式布置在用户附近,发电功率在数十千瓦到数十兆瓦。
然而,早期的DG直接接入电网运行,改变了电网中各支路潮流的单向流动特性,为电网运行调度与保护控制带来困难。少量DG的接入对配电网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而随着电网中DG渗透率的增加,DG的接入对系统的有功网损、潮流、谐波、电压闪烁、短路电流、热稳定度、动态稳定、暂态稳定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凸显,DG的盲目引入有可能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恶化另一方面,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一次能源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其输出一般具有间歇性及波动性,也为电力系统调度增加了困难。
微网是整合各种分布式能源优势、削弱分布式发电对电网的不利影响、充分挖掘分布式发电综合效益的有效方式,已成为分布式发电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要发展方向。
微网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使微网在正常状态下能作为一个可控单元并网运行,具有灵活的运行方式和可调度性能,当大电网故障或电能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又能作为自治系统独立运行,从而将随机不确定的DG并网问题转化为确定可控的微网并网问题,有效协调了分布式发电与大电网间的矛盾;对于终端用户来说,微网智能控制系统通过集成调度不同的DG可以满足他们对电能质量、供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以及冷热电供能多样性的需求。总之,微网解决了DG的大规模接入问题,充分发挥DG的各项优势,实现了能源供应的高效、安全、清洁、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测定混凝土用钢筋临界氯离子浓度的方法,试样制作简单,操作简便,测试周期短。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元异构信息融合技术的微网智能监测系统,包括发电系统、控制系统和同时与发电系统和控制系统连接的采集系统,所述发电系统包含太阳能发电装置、储能装置和光伏逆变器,太阳能发电装置同时传输电能给储能系统和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与光伏逆变器通过传输装置连接进行双向传输,光伏逆变器通过开关与电网连接,电网与开关之间设有计量表,所述采集系统包含日照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日照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四周,日照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包含DSP和arm9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系统还包含第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大气压力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大气压力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布置在电网周围,第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大气压力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信息传输给控制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系统还包含电压变化传感器、电流变化传感器和表面温度传感器,电压变化传感器、电流变化传感器和表面温度传感器布置在电网中,电压变化传感器、电流变化传感器和表面温度传感器将采集的信号发送到Sink节点,Sink节点融合处理这些数据,将些数据通过无线传输给控制系统。
进一步的,电网内的变压器、电缆接头、闸刀触点、铜排连接点、电容器、消弧线圈上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为无线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将采集信息传输给控制系统。
进一步的,电网内太阳能发电装置和线路杆塔上部署倾斜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和电压电流传感器,电网内的变压器周边布设防盗螺栓传感器和红外感应传感器,倾斜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电压电流传感器、防盗螺栓传感器和红外感应传感器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采集信息传送到Sink节点,然后传送到控制系统。
多元异构信息融合:充分利用多种类型传感器资源,通过对各种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与使用,在空间和时间上把互补与冗余信息依据某种优化规则结合起来,产生对观测环境的一致性解释或描述,同时产生新的融合结果。其目标是基于各种传感器的分离观测信息,通过对信息的优化组合导出更多的有效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万生,未经张万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70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