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缓释碳为填料的生物除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65299.8 | 申请日: | 2014-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0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川福;郭延;王娟;郑天龙;孙晓红;汪群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52;B01D5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释碳 填料 生物 除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物处理除臭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以缓释碳为填料的生物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上,有机物的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将会污染环境,堆肥产生的气体通常具有量大,浓度低的特性。恶臭气体主要成分为:氨(NH3),硫化氢(H2S),甲基硫((CH3)3S),三甲胺((CH3)3N),二硫甲基((CH3)3S2),乙醛(CH3CHO),苯乙烯(C6H5C2H3)等。其中,氨是好氧堆肥臭气中的主要成分。
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法相比,生物脱臭由于具有几乎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能量浪费较低等特点,其已逐渐成为净化恶臭物质的主要方法。生物滴滤法由于其处理负荷高、成本较低、便于操作等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垃圾处理厂等场所净化降解过程中易产酸的恶臭气体。其对氨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填料的吸附,液相的吸收,生物氧化以及与填料中酸性成分发生中和反应等作用来实现的。生物滴滤法的填料可分为可降解性填料和不可降解性填料。其中可降解性填料包括木屑、菌糠和炭质材料等;不可降解性填料包括陶瓷、塑料和纤维球等。近年来,可降解性填料由于运输方便、易装填、可循环利用等优点被广泛采用。
由聚乳酸和淀粉通过共混、熔融和重塑而成的缓释碳是反硝化处理过程中的理想碳源。其特性包括原料廉价易得且其释碳速率可通过调节聚乳酸和淀粉的比例来调节。因此,只要根据受污水体水质特性调整缓释碳的物质组成便既可满足反硝化系统在脱氮过程中对碳源的需求同时又可避免由于投加过量有机碳而导致的二次污染问题。
目前尚未见到聚乳酸/淀粉缓释碳作为生物滴滤塔除臭填料的报道。因此,本发明充分利用聚乳酸/淀粉缓释碳填料的释碳速率可控、填料可重复利用和廉价的特点,制备生物填料用于堆肥厂和垃圾处理厂的除臭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缓释碳为填料的生物除臭装置,可以减轻由含氮喷淋液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
该除臭装置包括进气系统、生物滴滤塔除臭系统和喷淋液pH调节系统;
其中,进气系统包括空气泵、进气管道、进气阀和进气口;生物滴滤塔由多个独立的除臭单元通过法兰连接而成,每个独立的除臭单元由进气口、穿孔板、缓释碳填料和喷淋系统组成;喷淋液pH调节系统由pH控制器,pH探头、蠕动泵、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溶液组成;每个独立除臭单元中的喷淋系统喷淋液、过滤器、喷淋泵、喷淋管道、喷淋阀和喷淋装置组成;
出气口位于该除臭装置的顶部,便于气体排出;进气口和喷淋装置分别位于独立除臭单元的底部和顶部;喷淋阀安装在喷淋管道靠近独立除臭单元处,便于控制喷淋装置中喷淋液的量;填料更换口位于缓释碳填料的底部和顶部,便于缓释碳填料的更换;穿孔板位于每一个独立除臭单元顶部喷淋装置的上方;进气阀位于进气管道靠近独立除臭单元处,用于控制进入除臭单元的气体量;喷淋液收集槽位于该除臭装置的底部,喷淋液收集槽底部设有放空管;喷淋泵安装于喷淋液收集槽上方,并与喷淋管道相连,用于输送喷淋液,喷淋泵下方有位于喷淋液收集槽中的过滤器;蠕动泵安装于喷淋液收集槽上方,并与pH控制器相连,并通过管道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溶液输送到喷淋液收集槽中,用于调整其中的pH值;pH控制器连接位于喷淋液收集槽中的pH探头;空气泵连接进气管道。
喷淋液收集槽中的喷淋液的pH值控制在7.5±0.2。
缓释碳填料为圆柱状、颗粒状或球状,由聚乳酸、淀粉和微量元素通过熔融、重塑技术制得,其中聚乳酸和淀粉所占质量百分数为90%~100%,磷元素所占质量百分数为0%~1%,钾元素所占质量百分数为0%~2%,铁元素所占质量百分数为0%~3%,钙元素所占质量百分数为0%~4%;制备缓释碳填料的原料重的微量元素从磷酸氢钠、氯化钾、硫酸铁和氧化钙中获得;缓释碳填料在脱臭前需要预先接种菌源,菌源为活性污泥或者自行分离富集的菌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52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