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氟萘乙基硅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64412.0 | 申请日: | 2014-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8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军;袁京;杜丽萍;黄祚刚;姜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G77/24 | 分类号: | C08G77/24;C09D18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氟 乙基硅树脂 烃基 低介电常数材料 制备方法和应用 有机硅单体 二氯硅烷 三氯硅烷 乙基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 电学特性 固化成膜 介电常数 起始原料 溶胶溶液 缩合反应 退火处理 综合性能 硅片 可用 旋涂 制备 加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氟萘乙基硅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含氟萘乙基有机硅单体、烃基三氯硅烷、烃基二氯硅烷为起始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制得溶胶;将所得溶胶溶液旋涂于硅片上,然后加热使其固化成膜,获得含氟萘乙基硅树脂;还可通过对膜进行退火处理,以进一步改善含氟萘乙基硅树脂的电学特性。可通过改变含氟萘乙基有机硅单体、烃基三氯硅烷、烃基二氯硅烷的比例来改变含氟萘乙基硅树脂的综合性能,使其符合人们对低介电常数材料的不同需求。本发明中含氟萘乙基硅树脂的介电常数可以达到2.0~2.5,因此可用作45nm以下的极大规模集成电路上的低介电常数材料。该含氟萘乙基硅树脂的制备方法简单,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介电常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氟萘乙基硅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芯片中的互连线密度不断增加,互连线的宽度和间距不断减小,因此由互连电阻(R)和电容(C)所产生的寄生效应越来越明显,进而使信号发生严重延迟。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低介电常数互联材料。材料的介电常数主要与构成材料分子的极化率以及单位体积内极化分子的个数相关,因此可以通过两种途径降低材料的介电常数:一是降低构成材料分子的极化率;二是降低单位体积内极化分子的密度。
目前业界通过使用造孔技术将介电常数为1的空气引入到固体薄膜的微孔中,从而降低单位体积内极化分子的密度,如此可以降低固体薄膜的介电常数。但是,微孔固体薄膜中孔的尺寸难以控制,而且孔的存在往往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不佳、吸水性增加,进而影响薄膜性能。
氧化硅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与硅基板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因此在众多低介电常数材料中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目前业界多用四甲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等作为低介电常数沉积膜的原料,然而随着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有机硅原料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在硅上引入大的含氟基团,可以降低分子的极化率,增加聚合物的自由体积,从而达到降低介电常数的目的。因为C-F较C-H键有较小偶极和较低的极化率,同时氟原子还能增加自由体积,而这两方面都能降低固体薄膜的介电常数。柔性的桥结构和能限制链间相互吸引的大的基团都可以增加聚合物的自由体积。聚合物的自由体积增大,可以降低单位体积内极化基团的数目,从而达到降低介电常数的目的。
随着集成电路达到45nm以下节点,需要介电常数k值小于2.5的超低介电材料,传统聚合物材料往往由于k值较高,难以满足要求,探索新的低介电常数材料仍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氟萘乙基硅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低介电常数材料的应用,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聚合物材料难以满足现代集成电路所需的超低介电常数材料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氟萘乙基硅树脂,该含氟萘乙基硅树脂的制备方式为:以含氟萘乙基有机硅单体、烃基三氯硅烷、烃基二氯硅烷为起始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得到溶胶,将溶胶涂于硅片上形成一层薄膜,进一步加热固化得到薄膜材料,即制得所述含氟萘乙基硅树脂;所述含氟萘乙基有机硅单体的结构如式(Ⅰ)所示,
其中,Rf为-(CH2)m(CF2)nF或-(CH2)m(CF2)nH,其中m为1~2的整数,n为1~10的整数;R1为甲基或苯基;R2为-H或Rf;R3为-H或R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44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