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浓度含砷碱性废水脱砷处理工艺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63139.X | 申请日: | 2014-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30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胡述安;肖鑫;胡权;易翔;王亲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馨湘碧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228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液分离 碱性废水 絮凝剂 处理工艺 絮凝沉淀 脱砷剂 重金属 脱砷 国家排放标准 回收有价金属 电凝聚装置 离心脱水机 酸性氧化剂 达标排放 二次分离 固化处理 含砷污泥 深度处理 一次分离 分离液 混凝 卧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处理高浓度含砷碱性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处理方法。一种高浓度含砷碱性废水脱砷处理工艺及方法,在高浓度含砷碱性废水中加入酸性氧化剂混凝进行氧化,同时调节pH值至10‑11,再加入重金属搜捕剂、絮凝剂,控制pH值在9‑10,经絮凝沉淀后进行第一次固液分离,回收有价金属;在一次分离液相中加入脱砷剂、絮凝剂,控制pH值在8‑9,经絮凝沉淀后进行第二次固液分离;在二次分离液相中加脱砷剂、絮凝剂、重金属搜捕剂,控制pH值在8左右,进入卧螺离心脱水机,进行第三次固液分离;第三次分离液相进入电凝聚装置进行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收集各次固液分离后含砷污泥,进行无害固化处理、处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色冶炼行业的高浓度含砷碱性废水脱砷处理,使其对环境无害化的方法,属于环保工程技术领域,资源再利用循环经济两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浓度含砷碱性废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有色冶炼及其砷化合物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大量的砷及砷化合物进入环境,污染土壤和水资源,危害人类健康,由此引起人畜中毒事故时有发生;随着这些年来砷污染产生的严重危害日趋突现,全世界对砷危害已给予高度关注。我国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最高允许质量浓度0.5mg/L。 《工业企业卫生标准》规定:地表水中砷最高允许质量浓度为0.04mg/L,大气中砷化合物日平均最高允许质量浓度为0.003mg/m3。我国目前实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将砷的最高允许质量浓度由0.05mg/L修订为0.01mg/L。目前我国仍有3×107~5×107人饮用水砷含量超标,保证居民饮用水中砷含量达标已经迫在眉睫。如何研究开发一种高效、经济,最大量降低二次污染的含砷废水处理技术,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意义。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含砷废水的处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通过脱砷使含砷废水无害的常规处理方法包括: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生物法、化学沉淀法和混凝沉降法等。这些方法中,物理化学法如吸附、离子交换法、膜分离等投资较大、处理费用较高,适合处理浓度不太大的含砷废水,目前工程化运作较困难。生物法除砷具有除砷效果好,廉价,同时可去除水中有机物、二次污染小等优点,可用于含砷废水的深度处理,但不适于高浓度含砷废水的初次处理。对高浓度含砷废水,经常采用的是化学沉淀法和混凝沉降法。
化学沉淀法是利用可溶性砷与钙、镁、铁、铝等金属离子形成难溶化合物的特性,以钙、铁、镁、铝盐及硫化物等作沉淀剂,经沉淀过滤后除去溶液中的砷。混凝沉降法主要包含混凝共沉淀反应和吸附反应,铁盐加入含砷水体中,水解产生的Fe(OH)2 、Fe(OH)3 既能够与砷化物反应,生成难溶的亚砷酸盐和砷酸盐,同时又能够吸附溶液中的砷,实现混凝沉降以去除溶液中的砷。
化学沉淀除砷技术比较成熟,处理效果也较明显,在工程上有一定应用。但由于化学药剂的添加,导致了大量含砷酸盐废渣的产生,目前对这种废渣还没有较好的处理方法,致使导致了二次污染。
混凝沉降法在单一含砷酸性废水处理中有所应用,但对于高碱度、高盐分、夹杂其它重金属离子的高砷废水处理尚无报道,因而,针对有色冶炼行业的这类废水,开发一种工艺简单经济、稳定性好、自动化程度高、二次污染小、无职业危害、环境友好型的高砷碱性废水处理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障碍,提供一种处理高浓度含砷碱性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处理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馨湘碧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馨湘碧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31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