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浮分离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58607.4 | 申请日: | 2014-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6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徐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东海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C02F1/4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65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浮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气浮分离设备是一种去除各种工业和市政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油脂及各种胶状物的设备。气浮是使悬浮物附着气泡而上升到水面,从而分离水和悬浮物的水处理方法,也有使水中表面活性剂附着在气泡表面上浮,从而与水分离,水处理中,可用于沉淀法不通用的场合,以分离比重接近于水和难以沉淀的悬浮物,例如油脂、纤维、藻类等,也可用以浓缩活性污泥,主要用于石化、纺织、食品、造纸、印染、酿造、制药、制革等工业污水处理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中气浮池的高效曝气。
现有的气浮分离设备分离出的油液不纯粹,油水分离效率不高,高压的情况下,使水溶入大量的气体为工作液体,在骤然减压时,释放出无数微细气泡与经过混合反应后的水中杂质粘结在一起,但是粘结效果不好,达不到预期的净化效果,同时现有的设备占用面积较大,使用寿命长无须经常更换,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出水效果差,见效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油液分离效果好的,无须经常更换的气浮分离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浮分离设备,具有池体和油液反应池,所述的池体上端设置有进液口,进液口的下端设置有格栅,格栅先一步隔离掉水中的杂质,格栅下设置有浮油收集器,防止杂质进入浮油收集器中,造成浮油收集器的堵塞,浮油收集器通过管道与油液反应池连接,油液反应池的上端的一侧设置有污液回流管,油液反应池的上端的另一侧设置有通过管道连接的污油收集箱,油液反应池的下端设置有污泥排放口,油液反应池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净液出口,出液净水口流出的水可以循环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池体和油液反应池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耐腐蚀层,耐腐蚀层能保证池体和油液反应池不易被油液腐蚀,产生损坏,无须经常维修和更换,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的管道上设置有气液混合泵,高速旋转的泵叶轮将液体与气体混合搅拌,所以无需搅拌器和混合器,由于泵内的加压混合,气体与液体充分溶解,溶解效率可达80~100%,所以无需大型加压溶气罐或昂贵的反应塔即可制取高度溶解液,性能优越,处理效果稳定可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水油分离纯粹,出水效率高,见效快,性能优越,处理效果稳定可靠,使用面积较小,延长使用寿命,无须经常更换,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池体,2.油液反应池,3.进液口,4.格栅,5.浮油收集器,6.管道,7.污液回流管,8.污油收集箱,9.污泥排放口,10.净液出口,11.耐腐蚀层,12.气液混合泵。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气浮分离设备,具有池体1和油液反应池2,池体1上端设置有进液口3,进液口3的下端设置有格栅4,格栅4下设置有浮油收集器5,浮油收集器5通过管道6与油液反应池2连接,管道6上设置有气液混合泵12,油液反应池2的上端的一侧设置有污液回流管7,油液反应池2的上端的另一侧设置有通过管道连接的污油收集箱8,油液反应池2的下端设置有污泥排放口9,油液反应池2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净液出口10,池体1和油液反应池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耐腐蚀层11,耐腐蚀层11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污液从进液口3进入,格栅4将污液中的漂浮物等杂质隔离,污液流入池体1中,池体1内设置有浮油收集器5,污液经过气液混合泵12进入油液反应池2中,经过反应后油液上浮从管道流入污液收集箱8中,部分含有污液经过管道继续分离,净液从出液净水口10流出,污泥沉淀到油液反应池2的池底,从污泥排放口9排出。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东海;,未经徐东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86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