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电子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58251.4 | 申请日: | 2014-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0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金明基;金虎润;崔裕真;金益燮;千旼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17/04 | 分类号: | H01F17/04;H01F37/00;H01F27/24;H01F1/047;H01F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李婉婉,金迪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电子元件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4年6月24日提交至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专利申请号10-2014-0077157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参考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电子元件。
背景技术
感应器是一种电子元件,是一种与电阻器和电容器共同构成电子电路以消除噪音的典型无源元件。
在多层电子元件中,多层感应器可以具有如下结构:使用磁性材料如铁素体等作为主要材料在绝缘层上形成导电图案,其上形成有具有导电图案的绝缘层层叠以形成多层体中的内部线圈部分,且用于电连接内部线圈部分至外部电路的外部电极形成在多层体的外表面上。
随着对能够在高频波段下使用且具有改善的能量消耗效率和直流(DC)偏压特性的多层感应器的需求的不断增长,已开发出使用金属粉末来代替铁素体的多层感应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公开号:2007-02735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直流(DC)偏压特性和高品质(Q)因子以及改进的机械强度的多层感应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多层电子元件的特征在于,在包含于磁性体周缘部分中的金属磁性颗粒的表面上形成的金属氧化物膜的平均厚度比在包含于磁性体中心部分中的金属磁性颗粒的表面上形成的金属氧化物膜的平均厚度要厚。
在包含于磁性体周缘部分中的金属磁性颗粒的表面上形成的金属氧化物膜的平均厚度可以为200nm至300nm,在包含于磁性体中心部分中的金属磁性颗粒的表面上形成的金属氧化物膜的平均厚度可以为50nm至200nm。
聚合物树脂可以填充在其上形成有金属氧化物膜的金属磁性颗粒之间的间隙。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方面、特征及优点,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子元件的局部剖切透视图;
图2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的示意图;
图3是沿着图1的线I-I’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4是沿着图1的线II-II’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然而,本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形式体现,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是充分的和完整的,并将本发明的范围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在图中,为清楚起见,元件的形状和大小可能被放大,并且在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多层电子元件
在下文中,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子元件。尤其是,将多层感应器作为一个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子元件的局部剖切透视图。
参见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子元件100可以包括磁性体110、设置在磁性体110中的内部线圈部分120和设置在磁性体110的外表面上且电连接至内部线圈部分120的外部电极130。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多层电子元件100中,图1的“L”方向是指“长度方向”,图1的“W”方向是指“宽度方向”,且图1的“T”方向是指“厚度方向”。
磁性体110可以具有在厚度T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主表面S1和第二主表面S2,在宽度W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表面S5和第二侧表面S6和在长度L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端表面S3和第二端表面S4。
磁性体110可以通过层叠多个金属磁性层10而形成,多个金属磁性层10可以处于烧结状态,相邻的金属磁性层10可以相互结合起来,使得它们之间的边界在没有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下不明显。
所述磁性体110的形状和尺寸不限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说明的那些形状和尺寸,金属磁性层10的厚度可以根据所述多层电子元件100的目标电容(target capacitance)而任意地改变。
图2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的示意图。
参见图2,所述金属磁性层10可以包括金属磁性颗粒11和形成在所述金属磁性颗粒11的表面上的金属氧化物膜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82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