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细胞分离的微流控芯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57958.3 | 申请日: | 2014-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06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程一淳;刘冬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王春霞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细胞 分离 微流控 芯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细胞分离的微流控芯片装置,属于微流控领域。
背景技术
胎儿有核红细胞(fetal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FNRBC)是孕妇外周血当中存在的胎儿来源的红细胞。与孕妇外周血中存在的其他的胎儿来源的细胞相比,FNRBC拥有完整的胎儿基因组、有多种特异性标志物便于分离、易通过形态或胎儿血红蛋白来辨认、在妊娠期间持续存在、产后一个月即从母体消失而排除上次妊娠的影响,所以,FNRBC能更好地用于产前诊断中,从而确定胎儿的健康状况。与传统的产前诊断方法如绒毛活检术、羊膜腔穿刺术、经皮脐血管穿刺术等相比,利用FNRBC进行诊断只需从孕妇取少量外周血,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可以避免传统方法的感染、流产等并发症,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孕妇和胎儿的不良影响,所以是一种非常有应用价值的产前诊断方法。但是,FNRBC在孕妇血液中数量较少,通常每毫升血液中只有十几个。所以分离十分困难。
目前,FNRBC的检测要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法、磁场激活细胞分选法、显微操作分离法或选择性细胞培养法等先进行富集再进行分析。这些方法操作繁琐,容易出错,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成本低、操作便捷、反应快、集成度高的细胞分离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细胞分离的微流控芯片装置,可用于细胞分离及后续免疫分析,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相对于传统的细胞分离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好。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细胞分离的微流控芯片装置,包括离心转子、芯片结构和芯片盖;
所述离心转子上设有至少一个芯片放置槽和至少两个储液池;所述储液池通过通道与所述芯片放置槽上设置的通孔相连通;
所述芯片结构包括贴合成一体的两片芯片和设置于两片芯片中的滤网,一片所述芯片记为内侧芯片,另一片所述芯片记为外侧芯片,两片所述芯片的贴合面上均设有微流体通道;所述内侧芯片上设有与所述微流体通道相连通的流体入口,所述外侧芯片上设有一流体出口A和一流体出口B,所述流体出口A与所述内侧芯片上的微流体通道相连通,所述流体出口B与所述外侧芯片上的微流体通道相连通;
通过所述芯片盖将所述芯片结构固定于所述芯片放置槽内;所述流体入口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储液池相连通,所述流体出口A和所述流体出口B分别与所述芯片盖上设置的出口相连通。
上述的微流控芯片装置中,所述离心转子上设有若干个对称设置的所述芯片放置槽;
每个所述芯片放置槽侧设置两个所述储液池。
上述的微流控芯片装置中,所述离心转子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芯片放置槽。
上述的微流控芯片装置中,所述芯片为有机玻璃层,其上设置的微流体通道可通过激光雕刻的方式得到;
所述滤网为光刻胶干膜,其上的微孔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定;
所述微流体通道的深度为100~1000μm。
上述的微流控芯片装置中,两片所述芯片上的微流体通道的形状相同,从而使得两片有机玻璃层互相贴合的时候形成贯通的流体通道。
上述的微流控芯片装置中,通过螺纹连接将所述芯片盖和所述芯片结构固定于所述芯片放置槽内,即在所述芯片盖和所述芯片结构的位置相应处设置通孔,并在所述芯片放置槽上的位置相应处设置螺纹孔,通过螺丝就可以把所述芯片盖和芯片结构固定在所述离心转子上。
上述的微流控芯片装置中,所述芯片盖上设置的出口为凹槽状,其可连接相应的容量的离心管即可接收流出的液体,并可在凹槽上设置橡胶垫圈,以增强密封性。
本发明用于细胞分离的微流控芯片装置工作时,将所述离心转子固定于离心机上,液体注入所述储液池中,流经所述芯片结构,从所述芯片盖上设置的出口流入离心管中。使用本发明时,使用离心力作为驱动力,使直径小的细胞透过所述滤网从外侧芯片上的所述流体出口B流出,而直径大的细胞则无法透过所述滤网,从外侧芯片上的所述流体出口A流出,从而实现细胞分离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利用连续流离心过滤的方式来分离胎儿有核红细胞的装置。该装置的核心是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技术是利用微加工的方法,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具有成本低、操作便捷、反应快、集成度高等优点。一般的微流控芯片是在平面上通过对流体的操控来实现目的。而广义上的微流控芯片可以具有三维结构,在不同层使用不同的微管道结构,对于实现细胞分离可以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79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