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BRT站台和走廊的客流状态分析预警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57954.5 | 申请日: | 2014-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0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 发明(设计)人: | 黄玲;卢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rt 站台 走廊 客流 状态 分析 预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管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BRT站台和走廊的客流状态分析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BRT站台和走廊客流状态分析与预警是指利用实时监测技术,如视频等,针对BRT站台和走廊的客流状态的某些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并在状态参数发生异常时进行预警。
BRT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日有大量的客流在站台和走廊行走,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实时监控、分析和预警对BRT运营管理部门及时了解状况,及时发现异常状况,提高服务水平、保障人民安全等都有很大意义,但目前,在我国BRT站台和走廊中缺乏相应的系统和方法对BRT站台和走廊客流状态进行实时的分析与预警。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141904.2的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综合客运枢纽客流安全等级计算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步行空间量化相应的服务水平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步行空间服务水平与客流安全的对应关系,制定了相应的客流安全等级标准。通过客流安全状态的评价计算方法,可以为行人安全状态的识别与预警提供量化依据。只针对综合客运枢纽客流安全等级服务方面,而不是针对BRT站台和走廊,无法对BRT站台和走廊客流状态进行科学分析和预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BRT站台和走廊的客流状态分析预警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BRT站台和走廊的客流状态分析预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BRT站台和走廊进行监测区域划分,确定同一监测区域的客流交通流特性保持一致;
S2确定不同监测区域的客流状态分析指标的基准值与特征函数,所述客流状态分析指标具体包括平均占有率和平均行走速度;
S3进行BRT站台和走廊客流状态及预警分析;
S4发布客流状态分析和预警报告。
所述对BRT站台和走廊进行监测区域划分具体按照设施类型结合行人流交通特征为划分依据。
所述S2具体为:
利用视频监测系统对BRT站台和走廊的任意一个监测区域,以一分钟或五分钟为时间单位获取至少500个客流的占有率和行走速度样本,采样时段涵盖BRT的平峰和高峰时段;
以样本均值作为占有率和行走速度的基准值,具体如下:
占有率基准值
行走速度基准值
其中Oi是样本值,n样本个数,0<i<n;
利用样本值构建客流交通特征函数F,具体如下
V=F(O)=k1O+k2O2+k
其中,V为平均行走速度,O为平均占有率,k1,k2,k为待估参数,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
所述S2还包括当任一监测区域在同一占有率情况下,客流在同一监控区域不同部分的行走速度有明显差别,则返回S1进行监测区域重新划分。
所述明显差别为样本均值的显著性水平α=0.05。
所述S3进行BRT站台和走廊客流状态及预警分析,具体步骤为:
S31首先判断监控区域的占有率O是否异常,当为三级预警;当
为二级预警,当O>0.95为一级预警,否则占有率正常;
S32判断监控区域客流的步行速度V是否异常:
当为三级预警;当为二级预警;当为一级预警;否则客流步行速度指标为正常;
S33判断特征函数偏差值是否异常,具体为:
当测量的行走速度V与根据特征曲线计算出来的V’存在显著差异,则认为状态异常;
特征函数偏差值e定义为:e=|V-V’|/V’
V’=F(O)
其中:V为实测的客流平均行走速度,而V’为预测客流步行速度,即根据实测的平均占有率O代入该监测区域的客流交通特征函数F获得;
判断特征函数偏差值e是否异常:
当e>30%,为三级预警;
当e>50%,为二级预警;
当e>100%,为一级预警;
否则正常;
S34综合O、V和特征函数偏差值e的判断,取预警级数最高的为综合预警结果。
所述S4发布客流状态分析和预警报告,具体为采用图形化的形式,以颜色区分预警级别,绿色表示正常状态,蓝色表示三级预警,橙色表示二级预警,红色表示一级预警。
S2中平均占有率为某一监测区域在高峰和平峰时段所采集至少500个客流样本的平均值,用于求取基准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79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