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路十字路口车辆立交通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57413.2 | 申请日: | 2014-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1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叶民主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民主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襄阳嘉琛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7 | 代理人: | 严崇姚 |
地址: | 441002 湖北省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十字路口 车辆 立交 通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公路十字路、三岔路车辆立交通行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可同时任意通行的公路十字路口车辆立交通行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代城市交通速度整体上的提高和个体间的分化加强了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从城市是“社会互动的空间系统”这一基本概念出发,城市交通速度发展的现状特点,提出交通速度与密度一样是城市性的体现,速度可以改变密度的分布和动态变化,反之密度也可以影响对速度的需求,城市车辆的密度和行车速度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认为城市规划应当突破传统的静态的空间规划方法,整合车辆的密度和通行速度这一发展要素,以提高其调控城市发展的能力。
勒·柯布西耶在1925年出版的《城市规划》一书中曾断言:“拥有速度的城市将赢得成功。”历史事实也证明,城市交通的技术进步在近一个多世纪的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也充分认识到改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重要性,认为平面交通迟缓是世界难题。
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城市交通要道十字路有四个方向两条道路十字交岔路口,车在路口可以直行、左转、右转与调头共有16个方向车辆交岔通行,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多处反复交岔集合造成车辆事故停留和拥堵,平面交岔是交通事故多发地,是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交通拥堵的本质就是没有速度停留,平面交岔是交通拥堵主要特点,交岔和停留两个要素是无条件的,只要是城市就有十字交岔和丁字交岔路,就要有交警和红绿灯,建立交桥,解决十字交岔和丁字交岔路拥堵,应用中学几何知识“面”基础理论创新发明设计完善“三层互通交织十字路、三岔路”。需要在每个路口建标准化统一化交织十字路提高行驶速度来破解城市拥堵。汽车可在城市行驶快速与高速60-120公里,每道可增加现在行车辆量5-10倍。使城市道路建有安全高速路、快速路、慢速路、自行车路和人行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建造成本低、施工周期短、车辆可同时任意通行的公路十字路口、三岔路车辆立交通行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公路十字路口车辆立交通行系统,包括相互垂直交岔、形成十字路口的两条公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公路中的一条公路在交岔十字路口处为一段低于地面层的隧道段地下层,另一条公路在交岔十字路口处为一段高于地面层的立交桥空间层;一条公路的出隧道段地下层或立交段空间层处至另一条公路的进立交段空间层或隧道段地下层处之间连接地面层有左右转向2条匝道;隧道段地下层路面至地面的高度、立交段空间层底面至地面的高度均为国颁立交桥标准高度的一半。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位于十字路口处的两条公路上均设有跨越该公路的人行天桥或穿越该公路的人行地下通道。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一条公路在交岔十字路口的隧道段地下层、另一条公路在交岔十字路口的立交段空间层均设有中间隔离栏。
本发明由于将十字交岔路口两条公路从路面分成地上桥层、地下隧道层、地面匝道层,两条公路中的一条公路在交岔十字路口处设计为一段低于地面的隧道段地下层,将另一条公路在交岔十字路口处设计为一段高于地面的立交段空间层,一条公路的出隧道段地下层或立交段空间层处至另一条公路的进立交段空间层或隧道段地下层处之间连接有左右转向匝道,隧道段地下层路面至地面的高度、立交段空间层底面至地面的高度均为国颁立交桥标准高度的一半,因而可形成三层互通交织十字路口。左右转向匝道位于地面层,设置与现有十字路口结构相同,车辆可直接进行右转向。左转向匝道位于地面层,车辆只需经过桥与隧道或一次左转向隧道与桥即可实现左转向,车辆须经过二个或二次左转向匝道即可实现调头。本发明具有在公路十字路口无需设置红绿灯即可实现车辆和行人可同时任意通行,增加城市车辆通行量5-10倍,且占地面积小、建造成本低、施工周期短的特点。本发明主要用于公路十字丁字交岔路口的车辆通行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AB方向的隧道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XY方向的立交桥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匝道平面图。
图中:1-桥,2-坡,3-基准面,4-人行道,5-沟,6-沟底,11-左匝道,12-右匝道,13-下沟,14-上变道,15-上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民主,未经叶民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74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