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食品类物质中用于菌群检测的检测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456735.5 | 申请日: | 2014-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3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 发明(设计)人: | 杜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晨林 |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M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食品类 物质 用于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鉴定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食品类物质中用于菌群检测的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对食品类物质中菌群的检测一般采用如下方法:采用培养皿容置培养基,对目标样品进行随机试样采集,将采集的试样放置到培养基中,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的恒温培养根据菌落、菌落的扩散面积对菌群进行判断。
另外,在对菌群抗药性的试验中,还会对菌落培养的扩散面积进行尺寸测量,其具体操作为:采取两个垂直坐标,取其最大值。但是,菌落培养过程中其扩散并不是按照均与扩散方式向外扩展,并且,有时还会由于培养基不均匀也会造成菌落畸形扩散,如此,采用上述尺寸测量的方法则会造成监测数据可靠性的降低。
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菌落培养都是采用简单的培养皿进行培养,其设备简单,很难保持恒温,而且,尺寸测量度数都是操作人员手工作业,其测量的工作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品类物质中用于菌群检测的检测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食品类物质中用于菌群检测的检测系统,包括:
检测盒体,所述检测盒体包括有底盒和盒盖,所述盒盖与所述底盒螺纹密封连接,所述底盒上开设有用于新鲜空气进入的进气口;
红外光供热组件,所述红外光供热组件包括有红外线照射灯,所述红外线照射灯设置于所述盒盖上并朝向所述底盒设置;
信号采集组件,所述信号采集组件包括有分别用于检测二氧化碳、氨气、氧气以及颗粒物的检测器、光学阴影探测板以及用于信号处理的电路板,全部的所述检测器均设置于所述底盒内,所述光学阴影探测板包括有多个正方形结构设计的探测块,所述探测块的边长为1.0mm,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信号采集放大电路以及处理器,全部的所述检测器通过所述信号采集放大电路与所述处理器信号连接,所述光学阴影探测板设置于所述底盒靠近其底壁的位置;
发光灯组,所述发光灯组包括有多个均匀分布设置的LED灯珠,所述发光灯组设置于所述底盒的底壁上;
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内置有显卡,所述显卡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信号采集放大电路为双闭环放大电路。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有用于监测信息对外发送的信号发射器,所述信号发射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有用于监测信息储存的RAM储存器,所述RAM储存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光学阴影探测板为一体式玻璃板,所述光学阴影探测板上以1MM为间隔距离采用LED灯条于横向以及纵向上将其分割成为多个探测块。
优选地,于所述底盒以及所述盒盖的外侧面均设置有具有保温作用的保温海绵。
优选地,所述底盒为玻璃底盒,所述盒盖为玻璃盒盖。
在上述结构设计中,底盒和盒盖采用螺纹连接,如此能够使得检测盒具有较高的密封性。在菌群检测培养过程中需要保持较为恒定的温度以及提供充足的新鲜洁净的空气。为此,本发明提供了进气口和红外光供热组件,在进气口上设置有过滤网,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红外光供热组件包括有红外线照射灯,红外线照射灯设置于盒盖上并朝向底盒设置,通过红外线照射灯为检测盒提供热量。在检测盒内设置有检测器,用于检测检测盒内的二氧化碳、氨气以及氧气浓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菌群培养过程中,会发生细菌或者发酵污染,细菌污染容易引起氨气升高,而发酵则会引起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设置有二氧化碳以及氨气检测器,能够及时发现污染问题,避免污染扩大。
在本发明还提供了光学阴影探测板,光学阴影探测板包括有多个正方形结构设计的探测块,探测块的边长为1.0mm。设置有光学阴影探测板便于菌群尺寸的测量。在底盒底部设置有发光灯组,如此从底部发光,能够使得操作人员更清晰地对菌群尺寸进行测量。
在本发明中,电路部分结构为:电路板上设置有信号采集放大电路以及处理器,全部的检测器通过信号采集放大电路与处理器信号连接。信号采集放大电路采用双运放LM358,LM358是双运放集成电路,封装形式有塑封8引线双列直插式和贴片式,它内部包括有两个独立的、高增益、内部频率补偿的双运算放大器。其主要特性:短路保护输出;真差动输入级;单电源工作:3.0~32V;低输入偏置电流;具有内部补偿;共模范围扩展到负电源。脉搏信号通过滤波和放大后传给单片机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晨林,未经杜晨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67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