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孔蠕动式泵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55035.4 | 申请日: | 2014-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2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圣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3/12 | 分类号: | F04B43/12;F04B5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 蠕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多孔蠕动式泵,尤指一种可有效降低成本与节省电力使用的多孔蠕动式泵。
背景技术
请参阅美国公告第5630711号的「具环状管路的蠕动式泵」,主要利用一环状软管进行流体的输送,当供料处的流体由环状软管的入口端进入后,会绕着圆形环状软管路径,将流体往环状软管的出口端输送往作业处。由于如该美国公告第5630711号的「具环状管路的蠕动式泵」是一般蠕动式泵,其流体输送的线路只有单一方向,因此,当欲将输送往作业处的流体再做回收时,则必须安装另一台蠕动式泵,方可将位于作业处的流体输送往回收处进行回收。
因此,要形成一个将流体由供料处输送到作业处,再由作业处输送往回收处,以预备供料的循环系统,即必须安装两个以上的蠕动式泵,而安装两个以上蠕动式泵的做法,除需增加购置蠕动式泵的成本外,另外两个以上的蠕动式泵的动力驱动,更需耗用两倍以上的电能,在能源价格日益高涨的今日,两倍以上电能的使用,长期下来将造成电能成本大幅增加,且亦不符合节能减碳环保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多孔蠕动式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成本与节省电力使用的多孔蠕动式泵。
为了达到上述实施目的,本发明人研拟如下多孔蠕动式泵,主要包含泵主体、输送管及传动单元;其中:
该泵主体,该泵主体内部形成中空腔室,该泵主体相对二侧处各至少成型有二口部,且各口部与该腔室相通;
该输送管,至少包含二管体,该至少二管体主要设置于该泵主体的腔室内,该至少二管体两端分别由该泵主体相对二侧的口部延伸而出;
该传动单元,包含设置于该泵主体腔室内的辊轮架,该辊轮架设置于该至少二管体之间,该辊轮架上组设有多数个辊轮,且该多数个辊轮与各管体抵压接触,另于该辊轮架中心组设有传动杆,该传动杆穿接枢设于该泵主体,该传动杆穿出该泵主体的一端组设有旋转动力源。
据此,本发明的多孔蠕动式泵于泵主体内设有相对设立的送料管及回收管,并于该送料管及回收管间设有辊轮架,该辊轮架组设的辊轮抵压于送料管及回收管上,于此,当旋转动力源带动辊轮架转动时,抵压于送料管及回收管上的辊轮便会同时对送料管及回收管产生挤推动作,以同步使送料管及回收管内流体进行输送,据此,凭借本发明的多孔蠕动式泵,即可取代两个以上蠕动式泵,方可达到对流体送料及回收效果,而有效节省蠕动式泵购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泵主体
11壳体
12腔室
13送料入口部
14回收出口部
15送料出口部
16回收入口部
2输送管
21送料管
22回收管
3传动单元
31辊轮架
32辊轮
33传动杆
4旋转动力源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多孔蠕动式泵,主要由泵主体1、输送管2及传动单元3所组成;其中:
该泵主体1,由两壳体11对合组成,该泵主体1内部形成中空的腔室12,该泵主体1一侧成型有送料入口部13及回收出口部14,而于该泵主体1相对另侧则成型有送料出口部15及回收入口部16;
该送料出口部15及该回收入口部16分别与该送料入口部13及该回收出口部14相对应,且使该送料入口部13、回收出口部14、送料出口部15及回收入口部16与该腔室12相通;
该输送管2,至少包含相对设立的送料管21及回收管22二管体,该送料管21及回收管22主要设置于该泵主体1的腔室12内,另该送料管21两端分别延伸出该泵主体1的送料入口部13及送料出口部15,该回收管22两端分别延伸出该泵主体1的回收出口部14及回收入口部16;
该传动单元3,包含位设于泵主体1腔室12内的辊轮架31,并使该辊轮架31设置于该送料管21及回收管22间,且于该辊轮架31上组设有多数个辊轮32,该多数个辊轮32与该送料管21及回收管22抵压接触,又于该辊轮架31中心组设有传动杆33,该传动杆33穿接枢设于该泵主体1,该传动杆33穿出该泵主体1的一端组设有旋转动力源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玉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50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