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井下驱动转换装置的潜没式抽油泵机组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53358.X | 申请日: | 2014-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4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赵锡寰;张瑞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锡寰;张瑞琪 |
主分类号: | F04B47/00 | 分类号: | F04B47/00;F04B5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王宁宁 |
地址: | 300202 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驱动 转换 装置 潜没式 抽油泵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潜没式抽油泵机组,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带井下驱动转换装置的潜没式抽油泵机组。
背景技术
以前,国内外各油田使用的主要采油设施之一是地面驱动的抽油泵机组,这种设施采用陆用驱动转换装置(常见的是游梁式抽油机,俗称叩头机),它将陆用旋转式电动机产生的旋转动力转换为直线式往复动力,以适应井下抽油泵的直线往复运行方式。其结构尺寸基本不受空间限制,且在空气中运行环境适宜,因此结构坚固、简单,易于维修保养,百余年来始终占据诸多采油设施之首位。它的缺陷是必须依靠很长的抽油杆将地面驱动装置输出的直线往复动力传递到井下抽油泵,因此存在冲程损失大,机械效率低、能耗高,难以适应拐点多、斜度大、扬程高等井况条件,检修周期较短,井上占地面积较大,不易管理等缺点。
为此,近年来有人研究一种直线式潜油电机,可以输出直线往复动力,在井下直接驱动抽油泵,从而免去长抽油杆带来的缺陷;然而,这种电机位处油井套管内,受直径限制,功率较小,输出轴向力较小,只能适应低扬程、小排量的井况,故难以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带井下驱动转换装置的潜没式抽油泵机组,可将旋转式潜油电机产生的旋转动力通过一种井下驱动转换装置转换为直线往复动力,不用长抽油杆,可在井下直接驱动抽油泵。
本发明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带井下驱动转换装置的潜没式抽油泵机组,包括具有按设置频次实现自动换相功能的控制柜,通过潜油电缆与控制柜连接的井下驱动装置和设置有泵筒总成、柱塞和出液口的抽油泵;所述的井下驱动装置包括位于井下套管内的带保护器的旋转式潜油电机,以及设置在潜油电机和抽油泵之间的井下驱动转换装置。
具有按设置频次实现自动换相功能的控制柜通过潜油电缆与旋转式潜油电机相连接。
井下驱动转换装置包括设置在转换装置外壳内的丝杠和推拉杆,推拉杆内部设置有丝母,丝杠设置在丝母内部,并驱动丝母运动;井下驱动转换装置外壳内壁上设置有轴向的滑道,推拉杆在滑道内可以轴向移动;丝杠的一端与潜油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推拉杆的一端与抽油泵的柱塞相连接。
所述的推拉杆的外壁上形成有突起的与所述滑道相配合的导向键。
所述的推拉杆与柱塞通过第一接头连接,丝杠与电机轴通过第二接头连接。
所述的转换装置外壳一端与泵筒总成相连接,另一端与潜油电机外壳紧密连接。
所述的井下驱动转换装置的内部空腔充满润滑油。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井上控制柜把按设置频次换相的电源通过潜油电缆传送到井下潜油电机,再通过井下驱动转换装置将旋转式潜油电机产生的左、右旋交变动力转换为适合于抽油泵运行的轴向直线往复动力,因此只要将此转换装置置于电动机与抽油泵之间,无论将抽油泵置于潜油电机之上或置于潜油电机之下,也无论将滑道置于外壳内壁或推拉杆外壁,都可以达到使抽油泵实现无杆运行的目的。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的带井下驱动转换装置的潜没式抽油泵机组,无需长杆传动,因此能高效率的适应长杆驱动所不适应的多拐点、大斜度、高扬程等井况。本发明采用旋转式潜油电机为动力源,同样外径尺寸可以比直线式潜油电机输出功率大、效率高,因此能适应大部分油井对不同扬程、排量的需求。本发明的结构稳固,制造成本较低,运行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带井下驱动转换装置的潜没式抽油泵机组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控制柜 2:潜油电机
3:井下驱动转换装置 4:抽油泵
5:油管 6:潜油电缆
7:第一接头 8:第二接头
21:潜油电机外壳 22:电机轴
31:润滑油 32:转换装置外壳
33:滑道 34:丝杠
35:推拉杆 36:丝母
37:导向键 41:泵筒总成
42:柱塞 43: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种带井下驱动转换装置的潜没式抽油泵机组做进一步说明。下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锡寰;张瑞琪,未经赵锡寰;张瑞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33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