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粉燃烧升温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52652.9 | 申请日: | 2014-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7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 发明(设计)人: | 叶果;何锋锋;王艳民;邵腾飞;赵志龙;全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C5/08 | 分类号: | F23C5/08;F23J1/02;F24H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景辉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 升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粉燃烧升温炉。
背景技术
目前喷煤车间大部分的干燥设备都采用燃烧高炉煤气的升温炉,主要是利用燃烧高炉煤气产生的高温烟气混合废烟气后形成干燥介质,干燥介质的温度主要通过控制废烟气兑入量或升温炉煤气燃烧量来调节,进入磨机的干燥介质宜控制在在250~350℃内。随着市场的发展,出现一些企业制粉车间所在区域没有高炉煤气等气体燃料,如非高炉企业、粉尘处理企业或者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等、制粉车间距气源燃料供应点很远或气源燃料量不足等情况。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在没有高炉煤气的情况下,企业无法得到正常生产所需的干燥烟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粉燃烧升温炉,以解决在没有高炉煤气的情况下,企业无法得到正常生产所需的干燥烟气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煤粉燃烧升温炉,所述煤粉燃烧升温炉包括:
具有内腔的主炉壳体;
煤粉燃烧器,设置在所述主炉壳体上;
燃烧区,设置在所述主炉壳体的内腔中并连接煤粉燃烧器;
一次混合区,设置在所述主炉壳体的内腔中并连接所述燃烧区,所述燃烧区位于所述煤粉燃烧器与所述一次混合区之间;
二次混合区,设置在所述主炉壳体之外并与所述一次混合区连通;
废烟气进气口,开设在所述主炉壳体上并与所述一次混合区连接;
干燥烟气出口,设置在所述主炉壳体之外并与所述二次混合区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煤粉燃烧升温炉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一次混合区底部与所述二次混合区底部的排渣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排渣设备为螺旋输送机。
进一步地,所述主炉壳体与所述二次混合区均为圆柱形,所述二次混合区设置在所述主炉壳体的外侧,所述二次混合区的体积小于所述一次混合区。
进一步地,所述煤粉燃烧器设置在所述主炉壳体的顶部,所述废烟气进气口开设在所述主炉壳体的侧向,所述干燥烟气出口位于所述二次混合区的顶部。
进一步地,沿所述主炉壳体的高度方向设有多层贯穿所述主炉壳体的侧壁的炉内通道,所述炉内通道连通所述废烟气进气口与所述一次混合区。
进一步地,每层炉内通道包括多个与所述主炉壳体的侧壁的周向相交的通孔。
进一步地,各通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至45°。
进一步地,所述煤粉燃烧升温炉还包括:夹层,设置在所述一次混合区的外侧并连通所述废烟气进气口,所述夹层与所述主炉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容纳烟气的腔体,所述夹层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一次混合区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夹层包括:设置在所述主炉壳体左侧的左侧夹层,和设置在所述主炉壳体右侧的右侧夹层,所述废烟气进气口位于所述左侧夹层的左侧并与所述左侧夹层连接,所述二次混合区位于右侧夹层的右侧并与所述右侧夹层连接。
本发明通过煤粉燃烧器燃烧煤粉产生高温烟气,在炉内将产生的高温烟气同另一部分低温废烟气混合,形成约200~600℃的混合烟气,为喷煤车间或需要干燥介质的车间提供稳定可靠的干燥气源。这样解决了企业只能用煤粉作为燃烧介质、高炉煤气等其它气源很远或者高炉煤等其它气量不足等问题,从而保证工艺生产时需要的干燥烟气量。
本发明的煤粉燃烧升温炉与传统升温炉相比,具有如下效果:
1)采用旋流式煤粉燃烧器,煤粉燃烧充分。
2)高温烟气通兑入的废烟气经过两次混合,混合效果更好,混合烟气温度更加稳定
3)煤粉燃烧升温炉密闭燃烧,相对其它煤粉燃烧系统,出口烟气含氧量低,增加了制粉系统生产的安全性。
4)在煤粉燃烧升温炉底部设置螺旋输送设备,可实现自动排渣。
5)煤粉燃烧升温炉炉体采用双层砖衬保护,热损失少。
附图说明
图1用剖视结构示出了本发明的煤粉燃烧升温炉的主视结构示意;
图2图1的A-A剖视结构,其中去除了螺旋输送机;
图3为本发明的炉内通道的第一种结构;
图4为本发明的炉内通道的第二种结构。
附图标号说明:
1.煤粉燃烧器;2.炉内通道;3.废烟气进气口;4.一次混合区;5.一次混合区落渣口;6.螺旋输送机;7.连接通道;8.二次混合区;9.二次混合区落渣口;10.干燥烟气出口;11.排渣口;12.人工点火孔;13.火焰观察孔;14.燃烧区;15.炉内衬;16.夹层20主炉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26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