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进水回路排气装置的加热体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51878.7 | 申请日: | 2014-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5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宁恩;商加瑞;徐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金阳光电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00 | 分类号: | F24H1/00;F24H9/18;F24H9/20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张莉华 |
地址: | 31503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进水 回路 排气装置 加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热液体加热器,特别是一种具有进水回路排气装置的加热体。
背景技术
为提高液体速热器的发热效率,回收电热管向散热外壳发出的热量,本公司于2013年5月申请了“水冷预热式加热体”专利号CN201320303328.1,它在加热管外部的散热外壳上增加一根或多根预热管,使冷水在进入加热管之前先预热,预热管和加热管通过底座内的连接管连接。在加热管的出水口处,增加了气液分离器,使热水通过饮水机的热水口流出,水蒸气经过排气口进入冷凝管中。
由于预热管、连接管和加热管组成了一个U形水路,当进水管开始注水时,水会迅速经过预热管、连接管进入加热管内。若进水的水压很小,则加热管会封闭进水管内的残余空气。这些空气会聚集在预热管的顶端或进水管的管口,致使进水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进水管低压甚至零压力情况下,稳定进水的加热体结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进水回路排气装置的加热体,它包括预热管、加热管、底座、散热外壳和气液分离器,预热管和进水管相连,预热管的底部和底座相连,并通过底座内的连接管和加热管底部相连,气液分离器设置在加热管的顶部,气液分离器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气液分离器的内壁设有坡面,出水口设置在坡面底部,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器和预热管顶部通过换气管连接,所述换气管位于预热管上方。
所述换气管内径小于预热管内径。
所述换气管的底部设置有隔板。
所述隔板的底部低于进水管和预热管连接处的高度。
所述进水管与减压机构相连。
所述减压机构包括一个水位箱,水位箱顶部开透气口,冷水从水位箱底部的水位箱进水口进入水位箱内,并从水位箱的侧壁进入到加热体的进水管内,水位箱内设计了溢流管,溢流管的位置高于预热管的进水管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加热器空管注水时,加热管的水位封闭预热管、连接管和加热管后,预热管内残留的空气,可以迅速通过换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内,通过排气口排出,进水顺畅。而且即使零压力水压时,也能迅速进水;当加热管开始加热后,水蒸气聚集在在气液分离器内的上方,水蒸气的气压能避免冷水通过换气管直接进入气液分离器中,防止冷热水直接混合。
另外,由于换气管很细,其内径约2-10mm。若冷水进入预热管时有一定的压力时,会溅入换气管内,换气管自身的虹吸现象会封闭一小段水柱,导致换气管的失效,因此在换气管的底部设计有隔板,该隔板可以强行改变冷水方向,避免冷水溅入换气管内。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增加了隔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预热管和进水管连接处的水平剖视图。
其中:1为预热管,2为隔板,3为换气管,
4为进水管,5为加热管,6为水位箱进水口,
7为水位箱,8为溢流管,9为散热外壳,
10为出水口,11为排气口,12为底座内的连接管,
13为气液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一种具有进水回路排气装置的加热体,它包括预热管1、加热管5、底座、散热外壳9和气液分离器13,预热管和进水管相连,预热管的底部和底座相连,并通过底座内的连接管12和加热管5底部相连,气液分离器13设置在加热管5的顶部,气液分离器顶部设置有排气口11,气液分离器的内壁设有坡面,出水口10设置在坡面底部。
散热外壳9为铝合金或不锈钢制成,它设置在气液分离器13和底座之间,加热管为带有电热膜的石英玻璃管,预热管为食品级不锈钢管,加热管、预热管均设置在散热外壳内部。散热外壳不仅起到了支撑和保护加热管的作用,还能够将加热管向外散发出的热量传递给预热管,让冷水吸收。能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同时能有效降低加热管的电热膜温度,避免电热膜过热,减少寿命。
为了将预热管内的气体导出,在气液分离器和预热管顶部增加了一根换气管3连接,并且换气管3位于预热管1的上方,使换气管和气液分离器的连接处高于换气管和预热管的连接处,该落差可以防止冷水进入到换气管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金阳光电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金阳光电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18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热水器用多电路的智能图像识别控制系统
- 下一篇:汽车空调贯流式送风装置